今年的5月10日,是霍英东先生100周年的诞辰日。
为纪念霍英东先生对中华民族的丰功伟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一同出席了缅怀霍英东先生的座谈会。
一位普通商人的百年诞辰日,为何能得到两位政治局委员的高规格出席呢?
他生前究竟做了什么伟大的事业,能让全国上下无不为之景仰?
这得慢慢道来。
首先自然要谈谈霍英东的出身背景。
霍英东,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番禺,1923年5月10日出生在香港贫穷的水上人家,香港人称作疍民。
他7岁丧父,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的。
霍母是一位极其明理、通达、坚强且贤惠的女性。丈夫去世后,她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在外做工养家。
待到自己手里稍微有点存款,就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店。她觉得哪怕是做小生意也强过给他人打工。
精明能干的霍母便在时局混乱的政治形势下,如此生拉硬扯地照顾着一家老小。
12岁时,霍英东被母亲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求学,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辍学。
辍学后的霍英东当过船上的烧煤工、糖厂的学徒、修建机场的苦力。
年纪渐长便开始帮助母亲经营杂货店,早年的这些艰苦磨练,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抗日战争结束后,他抓住运输业急需发展的机遇,重操父辈的驳运旧业。
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20世纪50年代,由于国共两大阵营泾渭分明,彼此仇雠。香港,作为英国政府的殖民地,没有明显的政治斗争。故而,大量的人口在极短的时间内,纷纷涌入其中。
人口的激增,显而易见的就带来了商业的兴旺和工业的勃发。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催生了房地产的高额需求。
年轻的霍英东审时度势,创立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开始经营房地产业。
由于很多人初来乍到,在香港根基未稳,不敢大手笔的花钱消费。于是,他因势利导。首创分层预售“楼花”和分期付款的经营方式,对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贡献极大。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建筑材料业,他开始进军海底采沙业,成为“海沙大王”。为了增强实力,他收购了美国人的太平岛船厂,在香港开创了中国人收购外国公司的先河。他还投身填海造地事业,承包国际性招标工程,是最早中标国际重大工程的港人之一。
而恰在此时,我国东北方向发生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抗美援朝”的号角响彻寰宇。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前后历时不到半个月。
从此,“抗美援朝”的战斗正式打响。
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举国上下饱经战火蹂躏、满目苍夷、百废待兴,可英明的毛主席硬是在此艰难情形下毅然出兵,同美帝国主义极其盟军鏖战。
可是当时我们的后勤物资极其匮乏,另外敌机昼夜轰炸我志愿军的后方补给线,从而导致部队的粮食和药品极度短缺。又加上西方的重重封锁,我们志愿军前线真是艰难万分。
在此万难之际,霍英东先生满怀爱国热情,以非凡胆识冒险在港组织船队,为祖国运送大批急需物资,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
周恩来总理曾用“患难之交”来高度评价以霍英东为代表的港澳同胞在新中国最困难时期所提供的帮助。
可谁知道,这背后霍英东付出了多少代价。
当时,香港由于被英国政府控制,美英是一家。故而霍英东的这种大义之举遭到了当时港英政府的大力排挤和打压。
公司电话常常被无故切断,眼看就要到手的许多订单突然被人从中截胡。自己也经常被各种势力威胁恐吓和监控。为了顺利给内地运送物资,霍英东的运输船甚至好几次差点被英军的炮火击中了。
但霍英东还是排除了万难,连续三年为志愿军前线运输了大量的急需物品。
也因此,他个人以及整个霍家与内地政府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新华社曾经盛赞他为“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然而,他对新中国的支持非此一端。
从1964年开始,霍英东风雨无阻、排除干扰,多次率团赴北京参加国庆盛典。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改革开放”的大幕急速拉开。
为了支持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霍英东积极参与参与其中。投入大笔资金,在广东和深圳兴建工厂和基础设施,带动其他港商的投资热情,十分难得。
其次,霍英东还特意出资为中国建设了第一座全新的现代化宾馆——广州白天鹅宾馆。
白天鹅宾馆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沙面白鹅潭,由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佘畯南和莫伯治共同设计,酒店于1983年开业,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
开业之时,邓公都亲自出席了典礼仪式,以示对霍英东的尊敬与谢意。
除此之外,他还先后投资或捐赠了番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沙湾大桥和广珠公路上的4座大桥等多个重大项目。他为广州南沙的开发建设呕心沥血十多年。在滩涂上建起了广州南沙海滨新城。为广州南沙自贸区的设立、为广州大南沙开发,为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抛开投资基建方面,对国内教育领域的贡献,霍英东也是功不可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捐出巨款设立各种基金会支持内地教育,捐资建成大批教学设施。迄今为止,他的基金会对全国各地教育文化事业的捐赠累计达7.6亿港元,其中霍英东教育基金会捐赠1500多万美元,共资助了2000多名青年教师。他和香港其他爱国企业家于1982年联合发起建立的培华教育基金会,为内地培训经济管理人才和少数民族地区管理人才1万多人。
霍英东曾说,“我们在内地多方投资捐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兴旺、民族富强。”
人虽远走,言犹在耳。
一片赤心,彪炳千秋!
他的无私奉献与高风亮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肯定,也与不同时期的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私人情谊。
由于在香港商界影响甚大,面对祖国的召唤,他积极回国参政议政,全力支持香港回归的工作事宜。
从1985年起,他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积极履行职责、建言献策,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成功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曾多次公开表示,在中央关怀和正确政策指引下,在香港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下,相信未来的特别行政区政府一定会把香港建设得更好。他的真知灼见和赤诚爱国之心,感染了广大香港民众,坚定了他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信心。
从1980年开始,霍英东历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期间,他认真参与全国政协工作,带头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国家领导人身份率团出访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交流交往;积极推动签署相关合作协议,促进香港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而最让我们普通老百姓铭记于心的就是他对中国体育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霍英东自小喜欢体育,特别爱好足球运动。他认为,体育不仅关乎个人爱好、强身健体,也关系到强国之路。国际体育比赛颁奖时升国旗唱国歌,会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为迎接第11届北京亚运会,他主动捐资1亿港元兴建北京亚运村英东游泳馆;为助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带头捐资2亿港元修建“水立方”。
而为了鼓舞祖国体育健儿,他亦多次为在奥运会和其他国际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颁发奖金。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霍英东体育基金向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奖运动员颁发奖金115万美元,并为每位冠军颁发了一枚一公斤重的纯金金牌。
一直以来,他为支持国内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事业和国际体育活动捐赠的款项达10多亿港元。
可谓商界第一人!
霍英东先生一生尤为牵挂国家的体育事业。早在1974年就以“民间体育大使”的身份,为中国体育重返国际体育大家庭积极奔走。他不辞辛苦、积极斡旋,最终推动中国先后重返亚洲足联、国际足联、国际羽联等国际体育组织。1979年,他促成广东省和香港举办新中国历史上首届“省港杯”足球赛。1993年开始,霍英东先生以国际足联执委的身份和在国际商界的威望,不遗余力参与北京申奥工作。
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亲眼看到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可惜的是,在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前,他竟走了。
2006年10月28日,霍英东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岁。
去世后,社会各界无不沉痛哀悼这位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无穷力量的杰出商人。
为了表达对他的追念与敬意,国家特意为霍英东在香港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棺盖上盖上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对于香港豪门来说,他们的葬礼代表了身份地位,谁来扶灵,谁来吊唁,都极有讲究。而其中尤属灵柩上的那块布最富玄机。例如周大福当家人郑玉彤去世,盖的是白色粟花,船王包玉刚去世,盖的是陀螺经被,可霍英东盖的是五星红旗!
地位高下,一目了然!
当然,这份荣誉也是霍英东先生应得的,因为他是爱国爱港的最佳典范!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