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一直以来,都有“十人九湿”、“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的说法,足以说明湿邪的影响范围和危害之大了!相信正在看此文的你,也深受湿气的困扰。红豆薏米有祛湿功效,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可为什么,很多人尝试后却表示没有祛湿效果呢?红豆薏米水,为何越喝湿气越重?找到原因,用对方法,才是硬道理。
错误一:红豆错了
红豆薏米粥这个方子里说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红豆能疗饥,不能利水祛湿,吃多了会败血。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湿的功效。在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
第二错:用错米,生薏米祛湿虽好,但生薏米性凉,一般薏仁红豆粥都是用去祛湿、美白、健脾,除了煮粥喝外还可以做成芡实薏仁茶,常见的薏仁茶含有:薏米仁、赤小豆、淡竹叶、芡实、马齿苋、绿茶、槐米。闲暇之余来一杯更利于祛湿美白、健脾。长期单独煮来吃会伤脾,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越湿。
那么如何正确祛除湿气呢?
1、适量运动,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有氧排汗运动都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西南的川菜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这就需要辛辣来化解。
2、注意保暖,“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3、睡前泡脚,若寒湿之邪在头部,以头痛、鼻塞为主;寒湿积于小腹,女性多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有血块等;寒湿留滞于腰背部,会出现腰酸背痛、腰膝酸软等症。对于湿寒的人来说,泡脚半个小时,深度以淹没脚踝为佳,同时揉搓脚掌心的涌泉穴和腕背横纹中点处的阳池穴,祛寒湿效果更好。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营养物质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受更多健康。美食,贵的有山珍海味,廉价的有街边小吃。本来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个喜爱的,都能够称之为美食。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