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一个人挺好”
“就这样吧,我不想说了”
“你照顾好自己,别管我”
“你没错,是我的问题”
……
如果你身边的人或你的伴侣,又或是你自己,在恋爱中经常会说出这样的话,但内心又感到自责和歉疚;遇到困难就玩失踪,不愿直面冲突,看起来似乎不爱对方,但心里却可能在踟蹰内耗,那么请留意,这有可能是回避型依恋的展露。如果你希望对回避型依恋有更多的了解,那么这篇文章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01
什么是回避型依恋
在社交生活中,有的人总是十分矛盾,渴望得到爱但又逃避爱,他们与人的关系一旦变得很亲近,他们却又会开始疏离别人,对人有很强的边界感,总是给人一种忽冷忽热的感觉;在恋爱中,时常觉得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不喜欢甜言蜜语,喜欢挑剔另一半,幻想中的另一半总是完美无缺的;对于亲密关系,他们又总是抱着消极的态度,不相信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喜欢有自己的空间,过于独立,不喜欢依赖……
这些行为,都是回避型依恋人格的表现。
回避型依恋人格有什么特征?
1
渴望爱却又抗拒爱
回避型依恋者其实比一般人更渴望得到爱,但当双方关系不断亲密时,又会变得很排斥,想要逃离,想要独立。总是会给人营造出一种疏离感,不太喜欢过于亲密的关系,但又给对方暧昧的感觉,让对方捉摸不透。
2
很难建立亲密关系
自身缺乏安全感,不喜欢依赖别人,对待感情经常陷入矛盾,有很强的边界感,很少人能进入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内心。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就容易排斥疏离。相处中客观理性且“冷漠”,总是给另一半忽冷忽热、忽近忽远的感觉。
3
过于在意别人评价
常常会因为别人一两句无心之语而过度否定自己,甚至展开无限遐想。容易忽略自己的优点,却过度在意自己的不足。内心敏感自卑,经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
4
过于独立
所有自己能完成的事情绝不依赖别人,伴侣往往感受到自己不被需要、不被在乎和依赖的感觉。回避型依恋者在恋情中会更加明显,他们的思维模式不会因为恋爱而改变,反而会保持“即使恋爱了,我的事情也是我自己解决”,他们很注重私人空间,认为谈恋爱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5
容易挑剔伴侣缺点
回避型依恋者渴望找到一个完美的伴侣,保持双方独立,但又适度陪伴,满足恋人关系的人。幻想伴侣过于完美,容易导致在恋爱中挑剔对方缺点。
6
逃避问题,喜欢冷暴力
害怕遇到麻烦,在常见问题面前经常选择逃避。冷暴力对回避来说属于防御机制,主要是因为回避型依恋人格往往没有勇气去和对方沟通,一般倾向于先冷静而不愿意争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冷暴力。
02
回避型依恋的产生机理
一切思维模式的成因,都能在对生存的需要上找到答案。婴儿之所以呈现出回避型依恋的特征,是因为在依恋形成阶段它认定的“安全基地”(通常是父母这样的照顾者)没能给它想要的情感回应。成人回避型依恋更像是一种移情。移情,大致可以理解为你与任何人的相处方式都是从你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形式转移过来的。
01
在家庭中不被期待
从小就在家庭里不被期待、不受到重视,那么在未来中,这样的人很容易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就很难相信有⼈会真正爱他、他是值得被爱的。早年埋下的种子,使他害怕被抛弃的感觉,这会让他拒绝亲密。所以,他们会表现出对关系的⾼度敏感,却⼜让⼈觉得他对情感没有需要,似乎关系是⼀种可有可⽆的东⻄。
家庭的疏离
回避型依恋主要有两种成因:一种来自于在成长中经历了家庭的疏离,缺乏和父母感情的联结。0-3岁,是婴儿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时候婴儿的正当需求被母亲忽略,孩子就会从主动提出需求到不再提出需求,进而疏远母亲。成长过程中,回避型依恋或是父母疏于与他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忽视了他的内在需求,或是由于其它原因无法得到本应得到的关怀和勇气支持,久而久之便会觉得“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这些人中不乏在专业领域和生活中都十分优秀的人,却因为习得性无助和极强的心理界限无法真正开始一段亲密关系。
02
经常被忽视、被否定
在成长经历中⻓期被忽视、多次被拒绝,会让他⼼⽣绝望。如果孩⼦总是被⽗⺟否定,也会让他对⾃⼰的感受、感觉或者认知产⽣怀疑,他会觉得⾃⼰是毫⽆价值的。他在关系中感到⾃⼰不被需要,害怕被⼈发现⾃⼰的缺点或缺陷,在⾏为上就会本能地回避与他⼈的交往。
03
被霸凌、被羞辱等创伤经历
在成⻓过程中,假如遭受过虐待,有过被霸凌、被羞辱的经历,他们会感到⾃⼰被边缘化,内⼼会极度恐惧。为了让⾃⼰免受伤害,他们认为最好的⽅式就是摆出外表冷酷的姿态,让⼈难以接近。
“恐惧”
另一种是在成长中经历了“恐惧”,和父母的情感联结让他们恐惧。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可能经历了家暴、出轨、极强的控制欲、打压式教育等,这些使他们养成了眼中的亲密关系几乎与痛苦划等号的理念,导致他们在成年后尽量避免亲密关系以自我保护。这种恐惧也就引发了回避型依恋最广为人知的特征:陷入“建立吸引力——与对方暧昧——深入接触挑毛病——断崖式分手”的循环。
原生家庭对回避型依恋的影响,最大的是使其缺乏安全感和缺爱。由于缺乏对他人的信任,他们可能自卑、无法信任伴侣、习得性无助,进而无法建立亲密关系;由于没有体验过无条件的爱,他们既无法爱人,也很难真正的爱自己。
当然,后天的经历也可能使一个原本偏向安全型依恋的人向回避型依恋发展,例如遇到情感创伤或校园暴力。但如果接受过父母完整且包容的爱,这种暂时的回避很容易被抚慰。
那么很明显了,与回避型依恋人群相处需要我们主动去爱。
03
与回避型依恋的相处之道
回避型依恋人群是矛盾且混乱的存在。他们就像曾经热爱游泳的人,因为一次意外溺水,从此怕了水。他们渴望体验在水中遨游的欢畅和被水包裹的安全感,但更怕自己力不从心,再次被水吞噬。于是只能用脚尖一次次去试探,靠近一点,又缩回来;再靠近、再缩回……边靠近、边远离。
如果你身边有回避型依恋的伴侣,首先要做的,是用一双火眼金睛去看穿他们冷漠表层下的挣扎。“我很害怕”“我很自卑”这种话,他们可能一辈子也说不出口,你也不适合去戳穿。看破不说破,用无畏的心应对回避型依恋人群表面的“刀枪不入”。其次,最重要的是从表达与沟通的局限中脱离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而不仅仅是听到你对他们是什么感情。回避型依恋很可能见过了人性的阴暗面,他们很难为甜言蜜语动容,对他们来说,可信的只有确确实实的行动。
对回避型依恋人群来说,他们真正的诉求是信任和安全感,想要的是一个能够治愈他们一生的人。如果你想要陪伴他们,请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给予他们积极正向的情绪反馈,构思你们共同的未来并供他们反复确认,给予适当的空间,并尽可能建立双方的交集。
但在此之前,最重要的原则是,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并不影响你。在自己心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能去付出。他们不懂得如何爱你,也不知道如何接收和回应你的爱,不代表他们不值得被爱;同样,他们无法满足你的情感需求,经常让你觉得被伤害了,也不是你的需求不合理、你不值得被爱。不评判这个人的脆弱,允许这个人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作为回避型依恋的伴侣,足够的温柔。
04
回避型依恋的自我调整
如果你确定了自己是回避型依恋,你也确实有这些矛盾纠结的过程,但你觉得这些不是很严重,或者无所谓,一生不想建立太紧密的亲密关系,那就随心而行。可以预见的是,确实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活成孤岛。
但如果你并不喜欢自己当下的状态,想要自救,进入稳定安全的亲密关系,那么你就可以尝试改变自己。毕竟,认知是疗愈的开始。
相信读到这里,回避型依恋人群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来源了,那么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重塑认知。首先,对于自己,要尝试直面自我,剖析原本难以启齿的自我潜意识。在正视自己时,减少和他人横向比较,而是要通过与自我的纵向比较建立稳定自尊。记住,没有人不值得被爱,没有谁配不上谁,因为害怕被抛弃而逃避亲密关系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在一段平等认真的关系中,从来就没有人会被抛弃,哪怕没有相伴而终,结束时也是平等的。
其次,对于他人,要抱有合理的期待。回避型依恋人群通常会幻想一个理想的伴侣和对自己而言完美的关系,欣心也曾经说过“想要极致纯粹的爱”。但过高的期望值注定会让回避型依恋的人反复失望,最终失去期望,“哀莫大于心死”。即使不断逃离和开启新的关系,也不会有自己眼中完美的伴侣出现。尝试接受伴侣的缺点,当对方表达出负面情绪时,请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坚持倾听。你可能会想逃避争吵或回击和否定对方,但建议克制这样的欲望。通过积极的反馈,让对方明白自己理解他们,需要注意的是,克制自己说“但是”等词来强行植入自己的理解,试图理解对方的思路才是重塑认知的必经之路。
虽然依恋风格的形成与原生家庭和过往的关系模式有关,但临床心理医生发现,依恋风格是可以被重塑的。回避型依恋者可以尝试着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自救。
01
审视过往的经历
试着写写“自传”,回忆过去的经历,并重新审视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理解过去的自我,就可以解放当下的自我,并赋予未来的自我以新的力量。
02
和伴侣聊聊“回避”这件事
尝试跟伴侣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想法,比如告诉对方“我需要一定的空间,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共同设置一个冲突应对机制,在关系中慢慢磨合。
03
挑战习惯化的反应模式
注意观察自己在哪些时刻特别容易采用“退缩”和“压抑”的反应模式,试着有意识地对想要逃离的自己说“我可以”、“我值得被爱”、“我是有价值的”。
04
记下你感受到“被爱”的每一个时刻
将自己感受到被爱的每一件小事记下来,当自己开始质疑这段关系时,就拿出来看看,重温一下对方给你的“爱”。
05
建立一段安全稳固的关系
研究表明,能让回避型依恋者感到安全的关系,也正是促使他们改变的原因。这段安全稳固的关系可以来自于朋友、伴侣,或是心理咨询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方式,仅适用于程度较轻的回避型依恋者,如果情况已经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目前研究表明,属于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占23%~25%,换言之,每4个人中,就可能有1个具有回避型依恋的倾向。如果伴侣出现了类似行为,又该如何应对呢?
1
调整心态,切勿彼此怀疑
和回避型依恋者相处,要学会积极地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理解他们拒绝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要陷入内耗和对彼此的怀疑中。
2
引导沟通,但不要步步紧逼
可以尝试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要以“冷”制“冷”,更不要去逼迫他们。比起亲近,先满足他们安全的需要是更要紧的。
3
帮助他们接纳自我,认可自我
回避型依恋者大多有一些不太美好的关系经历。身为伴侣,应该做的是多去了解对方的人生经历和心理活动,努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被需要、被爱护着的。
4
不要评判,也不要贴标签
关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科普有很多,有些人看到一段症状描述,就轻易给伴侣贴上了标签,堂而皇之地用理论去说教。殊不知当具体的人被抽象的概念所掩盖时,两人的对话就很难进行下去了。而伴侣之间真正需要专注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方这个人本身,试着更多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性格,而不是盲目地下定论。
5
把患得患失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
很多回避型依恋者的伴侣可能会抱怨,恋爱和单身没什么区别。但与其患得患失的时刻想着对方和关系本身,不如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面对伴侣偶尔的回避,自己的心态也能更加稳定。
最后,如果觉得和回避型依恋者在一起有困难,也不要勉强自己,可以一起向外寻求帮助,而无需把责任都揽在自己的身上。只有当双方都能够理解和支持对方的需求和感受时,才能建立起稳定、健康的恋爱关系。无论结局如何,那段曾经互相温暖的经历都是彼此最珍贵的记忆!
– END –
来源:珞珈心源、珠科商学院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