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霸气可婉转的“民乐之王”琵琶,是如何诞生的?(民乐之王)

可霸气可婉转的“民乐之王”琵琶,是如何诞生的?(民乐之王) 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大家看了吗? 晚会分成了三个篇章,都以“民乐演奏+诗歌朗诵+乐舞”的形式拉开。民乐乐器古琴、笛箫、中阮、古筝、大鼓、琵琶

可霸气可婉转的“民乐之王”琵琶,是如何诞生的?(民乐之王)

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大家看了吗?

晚会分成了三个篇章,都以“民乐演奏+诗歌朗诵+乐舞”的形式拉开。民乐乐器古琴、笛箫、中阮、古筝、大鼓、琵琶、小打、唢呐轮番上阵,叫人惊艳。

特别是“家国万里”篇章,一曲《大夏》重现大禹治水后的万物复苏。

筝音渐起,琴箫和鸣,琵琶切切,鼓声徐徐,唢呐缓和,小打泠泠,万物归和,禹设中华为九州,则为——中国。

听了这么多年音乐,很久没有“余音绕梁”的感觉了。这次的民乐合奏,真的有种“人间难得几回闻”之感。

其中最喜欢的,莫过于素有“民乐之王”之称的琵琶

它不像古琴般厚重,也不如古筝般淡雅,却兼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婉转和“断弦砉騞层冰裂”的霸气,是最阳刚也是最柔情的民乐乐器。

“好音配好琴。”一把上好的琵琶,才能成就琶音的多变。

01

品相越好琵琶越重

原料的选择是关键

所有的木制乐器,原料的选择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琵琶也不例外。

琵琶的琴身由背板和面板构成,它们对木材的要求又各有不同。

最高端的背板必然会选择紫檀木(小叶紫檀、大叶紫檀),高档的选老红木或新红木,中档为花梨木或香红木,最次的是白木。

紫檀木、红木、花梨木都是较为昂贵的木材,细密的纹理能够更好地反射演奏时产生的振动

△从左至右:紫檀木、老红木、花梨木

越好的木材往往越重,做出来的琵琶品相越好。要弹好琵琶,没有“力拔山兮”的力气是不行的。

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出色的琵琶手不乏是男子。毕竟在古代,琵琶可是战场上的冲锋号,一句“欲饮琵琶马上催”,马背上传来铿锵激越的琵琶之音,将士视死如归。

面板采用的是桐木,尤以河南兰考、开封等地所产的最佳,木质较松,木纹顺直,传声更为迅速

比如琵琶制作名家高占春监制的敦煌琵琶543kk,背板便是酸枝老红木。

02

严谨的多道工序

背板和面板吻合

好的原料在经过5-8年的干燥处理后,才进入加工阶段。

先说说为何修削背板和面板如此重要。

面板是用来振动发声的,背板则是用来反射声音的,两者粘合,琴背凸起成 “共鸣箱”,没有共鸣箱,哪来的琵琶之音。

面板和背板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腹腔,更是起着调节音色的作用

△有琴弦的一面为面板

△呈梨形的是背板

因此,背板的大小和厚薄、面板的厚度、腹腔的深浅都要恰到好处,这就十分考验制琴师的功力了。

在苏州,有苏州评弹,吴侬软语娓娓动听,琵琶和小三弦伴奏。

苏作琵琶制琴名家李兆霖,从小就泡在苏州评弹社里,先后拜入民乐大师陈寿云、蒋柏松名下,进了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练就一手制作琵琶的绝活。

△图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首先要修整块的背板,李兆霖在老红木上划出轮廓后,便抡起斧头开始往红木上劈。

斧头挥舞,一片片木屑从马凳上落下来。看起来很粗野的劈砍方式,其实都是经过岁月沉淀才得来的手艺

△图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等红木终于呈现为梨形,他把斧头换成刨子,开始刨红木的一头。刨完后,手里的工具再次换了砂纸,细细打磨。

从刨到磨,是为修龟背。不仅要严格依照版型,还要达到光洁对称,中线必须正直,两侧的弧面均匀对称

将背板翻过来,李兆霖一手握着圆口凿,一手抡起锤子,在内壁上凿腹腔

腹腔的深度极讲究,“多一份太肥,少一分太瘦”,多刨了一刨,或者少凿了一凿,背板就废了,又得从头再来。

别看面板就一块平直的板,其实也含有细致的工艺

早期的面板都用整块独幅的桐木来做,近几十年来才改用排板,也就是两块板拼合在一起。

这两块板的要求还不一样,外弦高音部分的用较硬的木材,内弦低音的则用较软的木材,这样琵琶发声洪亮且具有金石音色。

粘合好面板后还没完,还需要烘烤。

上海民族乐器第一厂拥有60多年的制琴经验,烘烤面板的工序,由经验充足的制琴师来做。

烘烤时,制琴师坐在火炉前,不时地观察面板的受热程度,并通过木头加热时产生的爆裂声来判断火候,控制面板的受热。

完满的烘烤工艺能让面板产生最佳的振动效果,发音才能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灵敏。

经历了以上复杂的工序后,才到了背板和面板的配对

有时候做好了一块背板,要试十几块面板,直到找到与之契合的。 嵌入后没有缝隙才是最佳的,因而选好的面板,得继续将周缘修削到与背板外子口内缘完全吻合 。

为了配对稳固,制琴师会在背板的内外子口、音梁表面涂上鱼胶,将面板周缘和背板涂胶部位烘热,使结合处严密。

这样,牢固的共鸣箱诞生了。

03

各部匀称合度

琴头优美,琴弦亦刚亦柔

制作琵琶可谓是件的精雕细琢,而后各部匀称合度

△琵琶的构造

琴身制好后,与琴头相接。

琴头的式样多为如意头,演变出寿字头、乐字头、牡丹头、凤尾头,专业演奏的琵琶一般采用牡丹头。

△当代琵琶大师刘德海的琵琶是牡丹头

制琴师在琴身的弦槽下端开出与琴颈上端交接的榫口,接合面配至吻合,然后用鱼胶将其胶合牢固。

△凿榫口

琴头的木材和背板一致,从料到形,节节吻合,成为曲线优美的一体

难怪说到琵琶,总有“美人抱琵琶”的印象。敦煌壁画里,仙女反弹琵琶;昭君出塞时,一曲琵琶解相思。

△反弹琵琶舞乐图

琵琶也带有“肃杀之气”,名曲《十面埋伏》,轻轻一轮,拂动琴弦,琶音由弱而强,楚汉争霸风起云涌。

亦刚亦柔的风格,得益于技法的多样,光是武曲常用的就有扫弦、快夹扫、煞音、绞弦、推并双弦、拍、提、满轮

△琵琶曲分为文曲、武曲、大曲

要承载如此多的弹拨技法,弦的位置和质量,举足轻重

架弦的山口要开得平均,不偏左不偏右。复手宜呈水平面,粘在面板下腹部的中央。

△左为山口和弦轴,右为复手

二十一世纪以前,琵琶的用弦都以丝弦为主。后来经过制琴大师的改良,有了金属弦、尼龙钢丝缠弦、尼龙钢绳缠弦,甚至出现了银质弦

本来就音域广、泛音强的琵琶,音量更大,共鸣更强。

好的琵琶一弦必定是丝弦二、三、四弦用尼龙钢丝弦缠弦或尼龙钢绳缠弦等,而尼龙钢绳缠弦较尼龙钢丝弦缠弦更为高档。

△一弦最细,音高最高

当代琵琶大师方锦龙不满足于四弦,在看了现存唯一的五弦琵琶 唐代紫檀嵌螺钿五弦琵琶后,据现代演奏需求,在四弦的基础上 加了一根低音弦, 复兴了五弦琵琶,让琵琶的音域更广。

△唐代紫檀嵌螺钿五弦琵琶现存于日本正仓院

他竟然用一把琵琶,演奏出了欧美电吉他、西班牙响板、印度西塔尔琴、黄梅戏、潮州音乐等18种音色。

不得不说,弦的魅力,足以让“琵琶成精”。

04

纯手工制作

品与相确保音准

一个乐器,音准怎么能跑偏?

影响着琵琶音准、音色,还有演奏手感的,是品和相。六个相、二十四个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

相又称金刚,用象牙或硬木制成,自上而下为第一相至第六相,从端面看呈等边三角形。相顶部的狭长平面,精准为o.2厘米宽

品以坚硬的毛竹制品为好,排品是一道确保音准的工序。制琴师留竹青在上,使之呈梯形,底部平直地用木膜胶贴在面板上。

排完品后,专业的调音师进行检验音准,不合格的要重新拆除、调整。

一品一相,均是纯手工制作,不能差了分毫。

有人说“琵琶是侠者,行走于江湖,呼应人间的性格。

制琴师也如侠客,用匠心,钻研制琴工艺。

好的琵琶往往出自制琴大师,北方琴的代表有满瑞兴、曹卫东、仇庭玉、仇庭荣、王正明、宋广宁等,南方琴的代表则有高占春、韩富生、俞小鲁等。

敦煌国乐、星海乐海两个制琴厂的琵琶,在业内也有不错的口碑。

#话题#

琵琶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评论区见

作者:雨铉

参考资料:

纪录片《中国乐器》

《琵琶的选购常识》

《琵琶构造图文详解》

《琵琶六相二十四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为“民乐之王琵琶”点个 在看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可霸气可婉转的“民乐之王”琵琶,是如何诞生的?(民乐之王)

Like (0)
Previous 2024年9月7日 上午10:41
Next 2024年9月7日 上午10: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