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房于1919年,在 上海昂贵的地段,
耗资10万两白银,花3年时间建造,
建成时曾轰动上海滩, 与荣宅(Prada)齐名。
夹杂在万国商业建筑群中的“应公馆”,
无疑是 当时全上海的住宅建筑地标。
在历经了足足100年的岁月洗礼之后,
这个满载传奇故事和底蕴的老宅,
仍然保存完好,犹如一件“艺术品”。
魔都正中心绝版百年洋房
寻找老上海记忆的观测点
老洋房位于凤阳路228弄338号,南京西路背后,人民公园北侧,上海如今名副其实的“都心”。100年前,这里是“跑马场”,聚集着当时在上海所有的有钱人,拥有全上海昂贵的土地。
在繁华的南京西路背后这幢欧风雅韵的老式住宅,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洗礼,老宅仍然完好无损。如今,老宅以其恢宏的气度、温婉的风格,成为左右时尚的地标,被誉为寻找老上海记忆的观测点。
1947年的上海行号路图录里,凤阳路上有大写三个字;应公馆,门牌号码凤阳路338号,如今338号还在的只不过是应公馆的副楼(北楼辅楼),百年历史大宅的主楼南楼要从凤阳路288弄内到底才能看到。一分为二,各走各门,原二亩占地面积,现在八分八自留地。
应公馆位于上海凤阳路388弄,在凤阳路288弄黄浦大楼的大院内。其建于1918年,共四层,建筑面积约 1338.64。早年周边的房屋被成片拆除,只有它被保留了下来,并被国家列入了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应公馆保留下来的老物件很多,壁炉、彩玻、地板,尤其是假四层打开以后是个整体连通的大空间,我也曾受邀参加孙总的私人宴会,记得当年在座的有著名电视剧导演张戈、旅美歌唱家张建一等,席间对大宅门的精美绝伦都表示出惊叹,不愧为上海近代建筑史上优秀住宅建筑,大尺度大空间对称结构,通和洋行的倾情奉献(1918年建造1921年落成)。
收藏·户型图
两楼和三楼一致,上四楼,打开了阁楼部分绝对对得起百年老宅,惊艳。
大宅门的产证也不多见吧,目前应公馆在售报价3.8亿人民币。
应公馆建于1918年,通和洋行设计,
五开间假四层、
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
建筑面积约1338.64平方米,
花园住宅、
有厅堂、会客室、卧室等27间,
一楼层高:4.5米、
其他楼层:3.75米。
五个私人停车位;
宗地(丘)面积1059㎡;
使用积1500 ㎡;
使用期限:2002年9月至2072年9月。
播电视剧《安家》中林茂根所购置的向公馆,其原型就是现在上海的应公馆。应公馆见证了应家三代人白手闯荡上海滩的传奇,更见证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理论的诞生。
应家的奋斗史
应子云,188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 鄞县,是一名没有背景的穷小子,20岁那年从乡下来到大上海,从最底层的绘图员做起,晚上到夜校补习英语,经过学习,应子云英语口语可以无障碍交流,并能够看懂建筑英文图纸(相当于今天的“专八”)除了学习英语,应子云还把他的工资投入到一些周转较快的项目里,并获利丰厚。这时应子云逐渐走入通和洋行的视野。
1898年,两位英国人阿金森和达拉斯合伙创立通和洋行,这是一家从事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地产公司。阿金森和达拉斯初到上海时,人生地不熟,跟其他外国公司一样,需要找一名在上海商界有一定人脉和实力的人合作经营,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买办,可以理解为华人经理。通和洋行先后聘任了几位华人买办都不是特别满意,两位英国人决定选择应子云试试。
1910年,30岁的应子云被通和洋行聘为华人买办,协助老板全面负责洋行各项事务。应子云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充分利用同学和同乡的关系拓展业务,历经近十年经营,几人合力将通和洋行建设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之一,公司相当一批作品如今被评为历史文化遗产。
在通和洋行历经近十年经营后,拥有了相当可观的积累,那时在天津路、直隶路富康里和山东路、福州路永乐里、北京东路、西藏中路宏兴里、石门一路、南京西路业华里等地,都有应家的产业。
应子云从一名普通的买办,摇身一变成为上海滩的一线富豪,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地产商。
说起来,应子云与蒋家沾亲带故,其二夫人姚氏还是蒋介石二夫人姚冶诚的堂姐。应子云还和戴季陶(实则蒋纬国生父)、中国农民银行总经理李叔明等交情深厚。尽管如此,应子云一直信奉只做生意,不介入政治圈。
建造公馆
中国人自古注重家业,应子云长子应舜卿与庚兴洋行买办的侄女董逸和定亲,应子云决定建造应公馆当爱子的婚房。 一来为长子营造婚房,二来彰显应家荣耀。 不成想,开工后工程一增再增,预算一加再加,最终耗时3年、共耗资10万两白银 建成这座远东豪宅,由通和洋行承建。很多沙龙舞会在这里举行,客人们在公馆各处参观,每每引起一片欣赏和赞叹之声。
五开间假四层、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其豪华与坚固,在当时上海滩的花园住宅中,只有外滩汇丰银行可与之媲美。应子云是建筑业的专家,再加上不吝巨资,应公馆建成后马上成为上海滩的焦点。
公馆的变迁
到了应家第三代,应子云长孙应道富,在圣约翰大学经济系毕业(现上海政法大学)之后,也来到通和洋行工作。不料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通和洋行由日本人监管,应道富不满日本人的指手画脚,拂袖离去,应家与通和洋行的缘分到此终止,通和洋行随后也因战争影响而破产。
为支持新中国的建设,应家1954年将应公馆折价卖给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应家全家搬至上海上方花园,一直住到1994年。应子云先生于1969年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90岁。
中国氢弹理论的诞生
历史注定应公馆将是一座传奇的建筑,1965年9月应公馆迎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于敏。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
上海华东计算所这时秘密搬至应公馆,当时国家定下了1968年进行氢弹装置试验的规。1965年9月,于敏被任命为理论部副主任,带领31名科研人员在应公馆攻坚氢弹原理,经过100天的努力,于敏在这里提出氢弹理论并验证通过,也就是说,新中国氢弹原理诞生在了应公馆。
到
今日的应公馆
上海华东计算所在1966年成功研发氢弹理论后就搬离了应公馆。同年,应公馆变更为私人住宅,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任主人。
十余年前,洋房现主人机缘巧合下入手了这栋老洋房。2016年,应公馆继承者因年岁已高,无力维护,公开售卖应公馆,到目前为止应公馆还没有找到它的新主人,现售价3.8亿元,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考虑入手。
应公馆曾以《安家》中向公馆,《潜伏者》中明公馆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可以一睹它的芳容,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应公馆和应家的故事。
上海滩的远东第一豪宅
让我们一睹百年洋房的芳容
尽管老宅在1919年建成时曾轰动整个上海滩,但如今的“应公馆”却十分低调,大隐隐于繁华都心一座大院之内,绝代风华似已被世人遗忘。若偶入大院,见着这座绝美洋房,则会被这个穿越百年时光的城堡所惊艳。
或许是因为应公馆“外滩与精华区域”过渡处的特殊位置,作为花园住宅,建筑风格十分独特。融合了外滩万国商业建筑群的厚重霸气和精华区域住宅的秀气柔美,成为上世纪地产黄金十年住宅建筑的典型代表。
老宅气度恢宏,风格温婉,虽然落成后曾引来多个住宅建筑效仿之,但如今就算走遍上海,还是找不到一栋这样风格的老洋房。可以说是寻找老上海记忆的观测点。
5种建筑风格完美混搭
建筑的每一处都美如“艺术品”!
这是一栋假四层的洋房,共5个开间,面积达到1339㎡(实际使用面积约1500㎡)左右,内设了近30个功能空间。建筑整体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但实际上却由5种建筑风格混搭而成。
建筑1楼为古罗马风的塔斯干柱,2、3楼为古希腊风的爱奥尼双柱廊。柱头涡卷的中间为玫瑰花雕饰,为这栋古老风格的建筑带来了丝丝的浪漫气息。
两侧半圆柱状立面则带有强烈的巴洛克风格装饰与浮雕,柱廊与柱廊间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檐齿作为衔接。
从古希腊—罗马风—巴洛克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这栋建筑的每一处都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百年前的装修惊艳了时光
百年洋房造就的“不老神话”!
如今再走进这栋洋房,100年前的一切大多保存完好。
方正规整的结构,气派的铁艺大门,灰色的花岗岩墙面,简洁的装饰花纹,独一无二的彩窗穹顶,处处雕刻着时光的印记,却又美到惊心动魄。
盘旋而上的暗色木楼梯,炫目的枝状水晶吊灯,嵌满彩色玻璃的天花板,让整个空间充满了异域风情。
旋转木楼梯上的灯与圆形彩绘玻璃窗,轻松营造出唯美浪漫的气息。据说 洋房内的彩绘玻璃,都是百年前从意大利进口的,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楼顶彩色玻璃窗和异域风格壁画穹顶,在暖黄色灯光的照耀下,宛如艺术家手下的真丝绢帛刺绣,美到无法用言语形容。
还有分布在各个房间内的百年壁炉与瓷雕,散发着只属于100年前特有的那份优雅。
顶层阁楼,虽然放了现代台球桌,仍然挡不住百年老宅的历史痕迹。
地上从意大利进口来的马赛克,由当时十几位外国工匠一颗颗打磨,按照图纸,不同角度,不同形状,一块块一点一点拼接而成。
宅内的家居装饰,很多都是百年前的古董,台灯、电话、古钟、钢琴……每一处细节都能带来惊喜。仿佛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立于时间之外的“不老神话”。
地产大亨10万白银为子造婚房
成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沪上知名“沙龙”
应公馆的原主,是在沪的宁波商人、地产大亨应子云。1900年来沪谋生,19世纪末一举成为通和洋行的首任买办(后称华经理)。之后利用同学和同乡的关系拓展业务,外快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积累颇丰。
那时天津路、直隶路富康里和山东路、福州路永乐里、北京东路、西藏中路宏兴里、石门一路、南京西路业华里等都有应家产业。置办的产业多了以后,应子云开始盘算着该自己造一栋房子来彰显家族荣耀了。
应公馆平面设计图纸
当时正好长子婚期将近,自己又身处赫赫有名的建筑洋行,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结果开工后工程一增再增,预算一加再加,最终耗时3年、投入10万两白银,才最终建成这座远东数一数二的豪宅。
外立面上的雕花装饰
由于是长子“婚房“,所以整栋楼从里到外,都是怎么浪漫怎么来的,除了建筑外立面上的各色花纹浮雕,建筑内部更是处处离不开“花”这一元素。
天花板上有美丽的雕花,墙壁上有木制雕花,壁炉上有瓷质雕花,门窗上的玻璃还是花。真论起浪漫程度,丝毫不输爱神花园哦。
剧中老式钢琴是洋房现主人的收藏
由于应家与蒋家沾亲带故(其二夫人是蒋介石二夫人的堂姐),还和蒋纬国生父戴季陶、中国农民银行总经理李叔明等交情深厚,人脉极广。
因此大宅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度成了沪上知名的“沙龙”,楼内常常宾客云集,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1946年应氏合家在宅前拍摄的全家福
老洋房里2件了不得的大事
现主人10余年不舍得出借老洋房
应家在这里住了33年,1954全家搬至上方花园21号。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在这栋老洋房里, 曾发生2件十分了不得的大事。正因为这两件大事件,得以让老洋房在数十年动荡的社会中保存得十分完好。
第一件:1959年5月,上海计算机研究所入驻这栋豪宅,开始仿制苏联M3计算机,当时 全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安置在老洋房一楼的西侧的大房间内。
氢弹之父于敏
第二件:1965年,洋房借给核科学家于敏使用三个月,就是在这个洋房内,他 攻克了氢弹理论,发明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于敏构型”,直到现在,全世界也只有两种氢弹构型。
十余年前,洋房现主人孙先生机缘巧合下入手了这栋老洋房,出于对洋房的喜爱及保护。孙先生没有对洋房大规模重装,而是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古董工艺品搬入其中,让洋房再次重现了昔日的风采。
老洋房内的派对沙龙
十余年来,孙先生并没有搬入老洋房中居住,不少人劝他将大楼租借出去,一年也有数百万的收入,但他却担心老洋房遭破坏而婉拒了这些好意。如今,洋房有专人照料,孙先生偶尔会将其外借举办活动,偶尔在老洋房内举办派对沙龙,仿佛时光倒流。
一段城市历史与传奇故事,因为老宅的存在而得以保存,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风花雪月,到五六十年代红红火火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如果这栋洋房是一个人,TA的人生何其精彩!
如今,老洋房亦有意出售,对外报价3.8亿,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懂洋房、爱洋房,并且有意向购买洋房,可以给我们留言,我们或能成全您与应公馆这份独特的缘分。
应公馆
报价:3.8亿
产证面积:1338.64㎡
使用面积:1500㎡
花园面积:100㎡左右
建筑格局:4层27间房间
地址:凤阳路228弄338号
(免责声明:本篇分享文案非广告,来源于顶级豪宅世界,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立即删除,感谢支持喔,笔芯)
欢迎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微信群
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END-
强势关注,大胆转发
の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