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通天帖,最接近王羲之的真迹(全本附释文)(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帖,最接近王羲之的真迹(全本附释文)(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因卷尾

万岁通天帖,最接近王羲之的真迹(全本附释文)(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是唐代流传下来的王羲之家族书法的临摹品,也是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因卷尾有王方庆小楷署“万岁通天”年款,故称《万岁通天帖》。

写尽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

《万岁通天帖》其实是王羲之等人的十封书信、手札。文字内容都很短,每篇只有几十个字,像他们的微信、朋友圈。从中我们不但能欣赏到神妙的书法,也能看到琅琊王氏的悲欢离合。作者们不曾想到,他们不经意书写的一些手札,竟成为了后世流传的佳作。

王志《喉痛帖》

其中,王志的《喉痛帖》(又称《一日无申帖》)讲述的是作者感觉喉咙不适随手写的札记。

台湾学者蒋勋在《手帖:南朝岁月》一书中,如此描述《喉痛帖》:“《一日无申帖》(《喉痛帖》)是《万岁通天帖》的压轴之作,比起王慈的书法,弟弟王志更紧敛俊挺,短短一篇书帖,像一瓣一瓣花片绽放,灿烂夺目,他从王献之得到鼓励,可以更挥洒出生命的青春之美了。冬日寒凉,拿出《一日无申帖》会特别细读几行字——‘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字与字间许多牵丝连贯,是献之‘一笔书’的精神。‘吾夜来患喉痛,愦愦’八个字,线条的爽利速度,变化万千,仿佛千百年前身体上的痛,心境的喟叹,都在纸墨中。”

武则天爱不释手

今天我们有幸得见最接近“书圣”王羲之风采的书法作品,还要感谢武则天。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精通文史,熟谙艺术,尤其爱好书法,对于王羲之的字帖,更是爱如至宝,曾遍寻王羲之真迹。

就在武则天苦求王羲之真迹而不得之时,凤阁侍郎王方庆在御前站了出来,他向武则天奏道,自己是王羲之的十世孙,愿意献上王氏一门书法真迹。武则天得到真迹后,自然是喜出望外,为此特别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共赏王氏书法真迹,并且命中书令崔融作《宝章集》,记录了这件大事。

武则天虽然非常喜爱这件作品,但并没有将之据为己有,而是在万岁通天二年,命内府弘文馆善摹拓者以王氏一门书帖原作为底本,用上等的黄蜡纸双钩填墨,复制了摹本。并将王方庆进呈的原件加以装裱锦褙,重新赐还给王方庆。她还嘱咐王方庆,这是祖先的手迹,后代子孙应当善加守护。

临摹版本成书法珍品

后来,王氏后人没能守住先祖的真品遗迹,反倒是武则天命人临摹的版本成为唯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珍品。

此卷勾摹精妙,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就曾在《国宝沉浮录》中,对《万岁通天帖》给出了至高的评价——“下真迹一等”。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之间书风的传承关系,为研究我国书体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仅存的摹本传承也是非常艰难,在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著名书画收藏家、藏书家华夏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烧痕迹犹存。

在朝代更迭和战乱中,它得以幸存,被掩埋在一堆部队用的作战地图和计划档案里,直到1954年,才被送到当时还叫东北博物馆的辽宁省博物馆,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涯。这件国宝入馆时的“身份证”上写着“估价2亿元”,现在当然是无价之宝。

重装后,《万岁通天帖》次序错乱,仅存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僧虔、王慈、王志七人十幅书法摹本,卷幅上尚有火焚痕迹。卷后有南宋岳珂、元代张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题跋,俱称其钩摹精到。

高清全帖

(请将手机横屏欣赏)

《万岁通天帖》目录

现存:

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

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

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书;

第四帖:王荟《翁尊体帖》(《郭桂阳帖》),行草书;

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

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

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职帖》),行楷;

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书;

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

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一日无申帖》)行书。

共七人十帖。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的衔名。

万岁通天帖 释文

一、《姨母帖》王羲之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睛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二、《初月帖》王羲之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瞩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障。力不具,羲之报。

三、《疖肿帖》王荟:

释文:臣十代叔祖晋侍中卫将军荟书

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次,□顿首。

四、《翁尊体》王荟

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邨,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 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皆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月廿七日。

五、《新月帖》东晋 王徽之

释文:臣九代三从伯祖晋黄门郎徽之书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姚怀珍,满 骞。

六、《廿九日帖》东晋 王献之

释文:“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拜。”

七、《王琰帖》(又称《太子舍人帖》、《在职》),王僧虔书。

释文: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

八、《栢酒帖》王慈 南齐

释文:唐怀充,臣六代从伯祖齐侍中懿子慈书得栢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王慈具答。

九、《汝比帖》王慈 南齐

释文:唐怀充,范武骑。汝比可也,定以何日达东,想大小并可行。迟陈赐还。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

十、《一日无申帖》(又称《喉痛帖》)南梁 王志

释文:臣六代从叔祖梁中书令临汝安侯志书 一日,无申只□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吾夜来患喉痛,愦愦,何□晚当故造迟叙。诸惟□不□。

【1】

王羲之《姨母帖》

姨母去世了,好伤心

王羲之《姨母帖》 行书

【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大意】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突然遭遇姨母哀事,心中被哀伤摧迫,悲痛之情难自禁。奈何、奈何!因为(哀痛伤感)反复涌现,凄惨之情充塞(胸间),以至于语无伦次。王羲之顿首再顿首。

【评价】王羲之的笔法多摇曳多姿,而《姨母帖》却因他的姨母去世,心中哀痛,字迹现出凝重、古拙、质朴的面貌,作品有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

【2】

王羲之《初月帖》

我生病了,不想写信

王羲之《初月帖》 草书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大意】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期一直想写这封信,但因没有邮差,没法寄信(所以耽搁到现在)。昨天到达这里,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来信,即使相隔遥远,但也十分感激。冒昧地再次嘱托您,近来还好吧?我突然生病,身体十分差。刚刚踏上路程,身心憔悴,就写到这里吧。王羲之。正月十二日。

【评价】书法风格逸笔草草,自然天真,率意畅达,有晋人倜傥任诞的气息。

【3】

王荟《疖肿帖》

我疖子肿了,好疼啊

王荟《疖肿帖》 行草书

注:疖,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

【释文】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次,□顿首。

【大意】我身上长了疖子,越来越大,还肿了,干什么都没有力气,感谢你的关心……

【评价】书法笔锋刚健挺拔,极有力度,神韵清和秀雅,独具一格。风格与其恬虚守清、不慕荣利的人品相表里,是“书如其人”的又一例证。

【4】

王荟《翁尊体帖》

我说得没错吧

王荟《翁尊体帖》 行草书

【释文】翁尊体安和①,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②集泽山村,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③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④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公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月廿七日。

【注解】①安和:平安,安好。②遣信:犹传信。④郭桂阳:人名。④王临庆:人名。

【评价】《郭桂阳帖》起首数字尚为行书,愈后愈放,转为草书,纵横挥洒,一发不可收拾。第一、二行上端与第三、四行下端,反差极大,视觉效果强烈。王羲之的书法“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以此衡量《翁尊体帖》,亦能相符,可见王氏家风之流衍。

【5】

王徽之《新月帖》

女儿去世了,你要保重身体啊,要好好吃饭

王徽之《新月帖》 行书

【释文】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

【大意】对友人某氏女的亡故表示痛悼,对友人身体不适而担忧。多雨湿热,询问对方饮食情况如何。并告自己因疲劳而身体欠佳。

【简介】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自幼追随其父学书法,在兄弟中惟有“徽之得其势”,书法成就仅次于其弟王献之。王徽之生性卓荦不羁,即使是做官,也是“蓬首散带”,“不综府事”。有“雪夜访戴”“闻桓伊吹笛”等趣闻,亦善画。

【6】

王献之《廿九日帖》

没能送你,别怪我哈

王献之《廿九日帖》 行楷书

【释文】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大意】二十九日献之拜上:昨日竟没有同你话别,很是怅然和惭愧。你近来身体恢复如何。我则很乏顿,匆忙间就不再叙了。献之再拜。

【评价】《廿九日帖》是东晋王献之致其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所写是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对方身体状况的内容。展现了王献之新创书体“破体书”(大令体)的书风。王献之的作品多为行草书,此帖有些字接近楷书,尤其难为可贵。

【7】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这是我朋友的简历,他很不错的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行楷书

【释文】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

【评价】所书内容是为太子舍人王琰向皇帝求取官职。对上呈书又有求于人,故而书写认真拘谨,不是率情任性之作。规整秀雅,端庄柔和,楷中带行,静穆纯朴。

【作者简介】王僧虔,王羲之四世族孙,书法家。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不但于书学理论颇有建树,而且书亦不弱。

【8】

王慈《柏酒帖》

谢谢好朋友送我的酒

王慈《柏酒帖》 行草书

【释文】得柏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王慈具答。范武骑。

【评价】《柏酒帖》,亦称《得柏酒帖》。是南朝齐王慈传世墨迹之一,为唐摹《万岁通天帖》第八帖。帖中叙及得友人厚费所赠柏酒等物品六种,并申谢意。于辽宁省博物院藏的《唐摹万岁通天帖》。

【作者简介】王慈,字伯宝,临沂人。僧虔子。少与从弟俭共学书。善隶,行书。王慈草书运笔圆浑,含蕴凝重,然体态十分灵动,纵横姿肆。有《柏酒帖》、《尊体安和帖》等存世。

【9】

王慈《汝比帖》

你打算什么时候来啊

王慈《汝比帖》 草书

【释文】汝比可也,定以何日达东,想大小并可行。迟陈赐还。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

【评价】《汝比帖》书法逸笔草草,势态强烈,字形不甚讲究,以“意”为主。从笔画形态上来看,用笔多取侧锋,爽劲、锋利。王慈的草书,用笔速度较快,笔势如斩钉截铁,干脆利落。

【10】

王志《喉痛帖》

我昨天晚上喉咙好痛

王志《喉痛帖》行书

【释文】一日无申,只有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吾夜来患喉痛,愦愦,何强,晚当故造迟叙谈。惟反,不多。

【评价】短短的几行字,便有一种激昂的感觉,电话有的粗有的细,茂密的章法安排中,楷书、行书和草书相互参杂,让人耳目一新。

字形上大小对比非常夸张,如第二行最下面的“告”字与第三行的来字,大小相比,可以想象得出,王志当时喉痛的程度吧,这就是书法流露出来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万岁通天帖》又称《王氏一门法书》。唐代钩填本王羲之一门书翰。纸本墨迹卷。《石渠宝笈》载:卷高八寸三分,横七尺八寸八分。共十帖:

一、《姨母帖》王羲之书,行书;二、《初月帖》王羲之书,草书;三、《疖肿帖》王荟书,草书;四、《翁尊体帖》草书;五、《新月帖》王徽之书,行书;六、《廿九日帖》王献之书,行书;七、《王琰牒》王僧虔书,行书;八、《卿栢酒帖》王慈书,草书;九、《汝比帖》草书;十、《喉痛帖》王志书,草书。

《姨母帖》王羲之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睛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初月帖》王羲之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瞩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障。力不具,羲之报。

《疖肿帖》王荟:

释文:臣十代叔祖晋侍中卫将军荟书

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次,□顿首。

《翁尊体》王荟

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邨,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 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皆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月廿七日。

《廿九日帖》东晋 王献之

释文:“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拜。”

《汝比帖》王慈 南齐

释文:唐怀充,范武骑。汝比可也,定以何日达东,想大小并可行。迟陈赐还。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万岁通天帖,最接近王羲之的真迹(全本附释文)(万岁通天帖)

Like (0)
Previous 2024年8月24日 上午8:51
Next 2024年8月24日 上午8: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