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钱学森之问”:培养“聪明大脑”的10个关键(钱学森之问)

解答“钱学森之问”:培养“聪明大脑”的10个关键(钱学森之问) 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钱老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2005年,领导在看望钱学森的时

解答“钱学森之问”:培养“聪明大脑”的10个关键(钱学森之问)

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钱老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2005年,领导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曾向领导进言: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回忆:30年前,父亲提出第六次产业革命,提出基于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问题,提出知识密集型农产业的思考,学术界对这些理论反响不大,基本上无人关注无人践行,在这种情况下,父亲才明白,自己不仅要提出理论,还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才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时间过去16年了,但是“钱学森之问”依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改进,许多学校依然是只能培养优秀学生,却没办法培养出杰出人才。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最近我在读布莱恩·格里瑟姆的《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这本书从批判性思维谈起,进一步谈敏捷思考这个概念,他提出的创新思考应具备的十大特征,我认为对“钱学森之问”的解答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一、善于清空大脑

我们的工作质量取决于我们的元认知,即能否思考我们的思考,抓住最好的想法,最犀利的观点。要做到这一点,碧玺善于清空大脑。

对创新思考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好的想法要出现,碧玺为它腾出足够的空间。不幸的是,我们的大脑都被无关紧要的事所占据,这些事四处徘徊,劫持我们的思想,比如反复预演以确保正确无误的对话、臆测的小事、自以为应该回应的矛盾、快乐的回忆以及无尽的期望。

研究发现,公司高管每个工作日单独待着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结论是,即使他们应该思考生命、应该如何入手,他们也没有时间来思考。

很多人要花了很长时间才会明白,封闭的大脑容不下认真地思考。为了让好点子出现,必须为它腾出一方净土。

二、乐于构思解决方法,而不是纯粹地寻找

教育系统很容易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

好像答案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要做的是进行逻辑思考,但是当我们进行这样的线性思考,采取同样的逻辑步骤,从前提推导结论时,思考不会为结果带来积极影响,它只是一种工具。

这种思考模式只是在寻找错误。我们所受的教育早就告诉我们,成功的方式是避免错误,考试就是用正确答案换取考分。

不幸的是,研究表明,这会让我们不思进取。

我们不能独立思考,只是复制权威说的话,也不管这些话到底有没有意义。我们宁愿唯权威马首是瞻,也不愿自己做决定。

事实上,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构思出来的,寻找并非有效途径。它就不是现成的。通往真理的路杂乱无章,常常没有逻辑可言。

三、能够简单地思考

所有伟大的思想家和能够加深理解力的人,都敢于摆脱传统思维模式,敢于与众不同。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公开承认自己不懂自己谈到的所有主题,这揭示了两大重要信念:

1、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始。

2、没有经过验证的生活没有价值。

事实上,爱因斯坦也会提出他人不屑的简单问题,而艺术家对熟悉的事物也犹如初识,不先入为主,只是当做陌生的东西看待。

四、善于发现问题

最善于创新思考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善于找出最有趣的问题。

这里不仅有奇思妙想,还需要透彻地分析情况,对问题敏感固然重要,但必须建立在深刻细致的理解上。

所有想法都是这样,它们都可以改进,如果不因时而变,它们就会失去曾经拥有的效力。我们发现的问题,构思的解决方法,就是它改变的动力。

五、乐于寻找原因、结果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每遇到一件事,善于创新思考的人都会不断向自己提问。无论是读文章、听故事还是其他时候,都要养成向自己提问题的习惯。

一些人可以提出最具影响力的想法,创造有影响力的产品、商机和网站,他们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刨根问题,找出原因,就算在他们知之甚少的领域也不例外。

接着,你开始寻找问题的结果。你对原因的敏感性会增加你对结果的敏感度,善于创新思考的人会了解新科技、新趋势或政府的新政策,相信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愿意接受新想法

他们乐于提出简单问题,因为他们有一颗开放的心,愿意接纳新想法,他们不会为某种观点辩护,而是像孩子一样,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愿意提出他人不屑的问题。

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思想压不倒他们,因此他们不愿意迎合流行的观点,更愿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他们更喜欢不可思议的想法,就算其他人认为这些想法荒诞可笑也没关系。他们不在乎别人觉得他们的想法怪异,也不在乎他人格格不入。

英国哲学家怀赫德曾经说过,几乎所有新想法在产生初期看起来都有点愚蠢。

七、乐于质疑自己的判断

我们很容易草率作出判断,然而,大多数复杂问题都需要反思,而不是在既定模式的基础上快速决定。

如果能够质疑自己的判断,继续玩味最不可能的想法,我们更可能得出充满创意的解决方法。

事实上,有证据显示,最好的想法来源于这个过程的最后时刻,因此思考的时间越长,越有机会得出惊人见解。

康德是在读了休谟的因果关系论后,开始反思自己的想法,也是因此,他才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

八、坚定而机智

当人们问爱因斯坦是如何工作的时候,他回答道:

我想了又想,月复一月,年复一年,99次我都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第100次我终于对了。

当牛顿被问,是怎么发现重力定律时,他答道:

我一直都在思考。

我们也要懂得专注于一种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停下探寻的脚步。要找出复杂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把它装进我们的大脑中,这个时间,也许是一日,也许是一周,也可能更长。

思考的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坚持。你要去理解关于这个问题的一切,然后坚持不懈地抽丝剥茧,到达问题的根源。

九、敢于不同

善于创造思考的人最大的特征是有些古怪,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甚至有些怪异。然而,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在很多人眼中,这种人都是怪人,从文化角度,或许他们的方式是古怪的,但是这种古怪对社会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创造挑战陈规的新想法。

事实上,正因为他们不惧被人认为是古怪,才让他们没有被这种恐惧吞噬,进而让自己变得富裕创造力。

有研究指出,当个人受到鼓舞而更具创意时,他们在处理新奇的事物时会更加自信、更加自如、更加愿意去批判自己的工作,家人和朋友也认为,他们更加独立,更坚韧,更愿意作出抉择。

十、乐观

善于创新思考的人一直很乐观,坚信自己会取得成功。为了坚持下去,就算与自己所处的社会格格不入,你也必须保持自信,相信自己最终能找到答案。

然而,斗志昂扬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乐观的全部。乐观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目标,更精准地专注于自己的思考,就像乐观的赛跑者可以一路领跑,乐观地跳高运动员可以跳得更高一样。

相反,悲观者的眼中只有眼前的阻碍,他们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目标。因为害怕失败,因此更小心谨慎,他们明哲保身,不愿意依赖自己的判断,获得的成就也更少。

而乐观者渴望成功,对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充满信心。

如果我们的大学和学者,能够把这10个关键融入自己的培养体系中,那么显然“钱学森之问”就可以得到解答了。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解答“钱学森之问”:培养“聪明大脑”的10个关键(钱学森之问)

Like (0)
Previous 2024年11月19日 下午6:51
Next 2024年11月19日 下午7: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youxuanhao@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