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苯并芘及固体颗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
汽车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防治汽车污染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全球性问题。汽车虽然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它有许多弊端。
汽车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说,汽车是一个流动的污染源。在世界各国,汽车污染早已不是新话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光化学烟雾事件在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等城市多次发生,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进入21世纪,汽车污染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对世界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危害城市环境,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臭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环境转向恶化。
1、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烃燃料燃烧的中间产物,主要是在局部缺氧或低温条件下,由于烃不能完全燃烧而产生,混在内燃机废气中排出。当汽车负重过大、慢速行驶时或空挡运转时,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会明显增加。一氧化碳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低的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0,它的溶解度很小。一氧化碳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血液后,会和血液里的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携氧能力下降,使人体出现反应,如听力会因为耳内的耳蜗神经细胞缺氧而受损害等。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会使人发生气急、嘴唇发紫、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研究证明,人对一氧化碳的承受能力相当高,一个健康的人能短时间承受血液中含量为20%~40%的一氧化碳的侵袭。虽然对人体无副作用的一氧化碳阈值尚未确定,但长期吸收一氧化碳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是一个潜在威胁。
2、氮氧化合物NOx
氮氧化合物是在内燃机气缸内大部分气体中生成的,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取决于燃烧温度、时间和空燃比等因素。氮氧化合物的生成原因主要是高温富氧环境,比如燃烧室积碳等因素。从燃烧过程看,排放的氮氧化物95%以上可能是一氧化氮,其余的是二氧化氮。人受一氧化氮毒害的事例尚未发现,但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呼吸道刺激性气体,气味阈值约为空气质量的1.5倍,对人体影响甚大。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低,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引发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在浓度为9.4mg/m³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呼吸系统失调。
3、烃类物质
汽车尾气的碳氢化合物来自三种排放源。对一般汽油发动机来说,约60%的碳氢化合物来自内燃机废气排放20%~25%来自曲轴箱(PCV系统)的泄漏,其余的15%~20%来自燃料系统(碳罐)的蒸发。甲烷是窒息性气体,其嗅觉阈值是142.8mg,只有高浓度时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乙烯、丙烯和乙炔则主要是对植物造成伤害,使路边的树木不能正常生长。苯是无色类似汽油味的气体,可引起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易倦、头晕、头痛、呕吐、失眠、粘膜出血等症状,也可引起血液变化,红血球减少,出现贫血,还可导致白血病。其嗅觉阈值16.29mg,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阈值34.8mg。汽车尾气中还含有多环芳烃,虽然含量很低,但由于多环芳烃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形成光化学烟雾,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约为平时的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者死亡分别为事件前一周同类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
4、醛类
醛是烃类燃烧不完全产生,主要由内燃机废气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的醛类成分见下表:
汽车尾气排放的醛类以甲醛为主,占60%~70%。甲醛是有刺激性的气体,对眼睛有刺激性作用,也会刺激呼吸道,嗅觉阈值为0.06~1.2mg,高浓度时会引起咳嗽、胸痛、恶心和呕吐。乙醛属低毒性物质,高浓度时有麻醉作用。丙烯醛是一种辛辣刺激性气体,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可引起支气管细胞损害,嗅觉阈值为0.48~4.1mg。
5、含铅物质
汽车尾气排放的含铅颗粒大部分来自内燃机的废气排放。四乙铅是作为抗爆剂加进汽油中的,一般汽油的含铅量在0.08%~0.13%之间,四乙铅燃烧后生成氧化铅排出。铅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和肝、肾等器官。铅能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代谢过程,还能直接作用于成熟的红细胞。经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铅粒,颗粒较大者能吸附于呼吸道的粘液上,混于痰中而吐出;颗粒较小者,便沉积于肺的深部组织,它们几乎全被吸收。铅在人体内各器官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人的心脏、肺等造成损害,使人贫血,行为呆傻,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不育症以及高血压。根据进入身体的方式,可以有高达60%的摄入总铅量永久留在人体内,成年人血液中混入0.8mg以上称为铅中毒。
含铅汽油经燃烧后,85%左右的铅排入大气中造成铅污染。铅氧化物不仅对人体有害,它还会吸附在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的催化剂表面上,对催化剂产生“毒害”,明显地缩短尾气催化净化装置的寿命,是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装置要解决的难题之一。20世纪40年代以来,通过汽车燃烧排入大气中的铅已达数百万吨,成为一种公认的全球性污染。
水氢汽车解决尾气污染难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于是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寻求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途径而努力,公司研发的水氢技术日新月异,在水氢产业每天都有新的创意与灵感迸发出来,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新的流程,水氢产业中的每个行业都很有可能改变我们的未来。
最近就有朋友问小编,水氢汽车有哪些优势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块看一下。
1、更环保
水氢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大气的有害气体。燃料是甲醇,可以通过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化生产制得,也可以通过太阳能、风能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转换获得,还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和有机物发酵获得,未来可以直接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生产甲醇。
2、节约成本
水氢汽车油耗为零;100公里的耗甲醇量约为8L,每公里的成本不到0.2元,而普通的汽车耗油量在10L左右,每公里成本约0.7元,所以水氢汽车大大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日常的消耗。
3、噪音小,更舒适
水氢汽车在运行中的噪音和震动水平都要远远小于传统汽车的内燃机,水氢汽车使用的是电动机驱动,有电动汽车一样的性能,起步和加速平顺,噪声低等特点。因此,水氢汽车的舒适性要远高于传统汽车。
4、水氢汽车是持续发展的
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然而传统燃油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废弃,并加剧了对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依赖。
在能源方面,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并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幅来自发展中国家。我国汽车产销保持快速增长,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目前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我国形式更为严峻。
甲醇来源十分丰富,目前国内外甲醇储备过剩,而且我国已经多个城市铺有甲醇汽油站。甲醇可以通过化石能源加工得到,也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间歇式可再生能源电制氢然后碳催化获得,还可利用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和有机废水发酵获得,更重要的是它可再生和重复利用,是转换氢能的最佳媒介。
甲醇的特性是排氧固碳,利用甲醇制氢是“吸氧排碳”的过程,这样就形成了物质循环使用以及碳的平衡。虽然水氢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排放二氧化碳,但是同时它还需要消耗甲醇,而甲醇在制备的过程中又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如此一来,水氢汽车完全置身于碳循环中,符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素材来源:丰盛启
注:本文信息仅供分享交流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