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桂战争”的四个主角: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和李济深)
1929年的中国处在政治上新旧交替后的初期,旧势力的北洋政府代表人物袁世凯和黎元洪已驾鹤西去、段祺瑞和徐世昌也隐居家中,割据一方的地方实力派代表人物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也在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中被击溃。此时已是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在执掌行使国家权力,引领朝野的不是别人正是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经历了团结其他地方实力派而发起的“北伐”后,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国国民党对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完全统一。统一后,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治国理念就该由“军政”转为“训政”最后达到“宪政”,而想要转为“训政”作为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就要裁军,给本就贫穷的国家节省军费开支,把钱放在国家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来。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已经看到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以阎锡山为首的晋军还有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等地方派系大有迅速崛起之势,这些在枪林弹雨的“北伐”时期骁勇善战、亲密无间的战友,在“北伐”胜利后已然有与中央分庭抗礼之苗头。于是,蒋介石决定先分化铲除南方的新桂系,使中央在华南巩固统一。同时,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就是新桂系首领李宗仁和白崇禧逼宫的结果,这让蒋介石心有余悸。而且在“北伐”后,上海、北平、武汉和广州这四大城市都掌控在新桂系的手里,这关乎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蒋介石准备对新桂系动手了。
之前,蒋介石控制的湖南与李宗仁控制的湖北两省就曾交恶,而蒋介石却准备利用鄂湘两省的这次冲突再次去制约李宗仁,以达到其“削藩”的策略。1929年2月,新桂系也不甘示弱,第七军军长夏威、第十九军军长胡宗铎以及第十八军军长陶钧从湖北起兵湖南,驱逐了蒋介石任命的湖南省主席鲁涤平,通过这件事从而一下子引发了“蒋桂战争”。1929年3月26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讨伐令”,蒋介石组建司令部并决定中央军立即出击。与此同时,李宗仁下令新桂系军队严密布防,“蒋桂战争”一触即发。
1929年,新桂系的势力范围由南往北从两广到湖北再到北平最后至山海关,呈南北“一”字排列,蒋介石很快就找到了新桂系部队这样排兵布防的缺点。首先,蒋介石下令国民党中央军从中间掐断了新桂系从南方给武汉方面的补给线路。随后,蒋介石在南京扣留并软禁了新桂系大将李济深从而达到分化新桂系上层、动摇瓦解军心从而在战争指挥官这个方面削弱对方战斗力的目的。蒋介石深知新桂系军中人称“小诸葛”白崇禧的厉害,于是他暗中收买和策反白崇禧部中的将领,另一面派遣特务准备暗中加害白崇禧。白崇禧得知后,为保全性命最后只得从天津塘沽乘船逃去香港。
“蒋桂”双方开战在即,蒋介石和中央军在各个方面准备均充分,可李宗仁远在上海、李济深被扣南京、白崇禧逃往香港,新桂系已群龙无首。
开战后,蒋介石派出中央军三个军的兵力端直扑向武汉,目标直指新桂系驻扎在这里的三个军。兵不厌诈的蒋介石又一次在暗中收买了部分新桂系将领,以策应其前线战事。1929年4月3日,桂军无奈放弃了武汉,撤退至江西。5日,蒋介石下令继续追击桂军,不给桂军喘息的机会,并继续招抚桂军剩余部队。到了4月底,新桂系军队彻底全面瓦解。可以说没费多大力气的蒋介石很快就占领了武汉,李宗仁的新桂系手下第十九军军长胡宗铎和第十八军军长陶钧率部向蒋介石的中央军投降。此时此刻,李宗仁麾下的桂军有的溃不成军,也有的阵前倒戈,更有的被打死打散。最后,李宗仁看到败局已定于是在上海外滩乘船逃跑,最后落脚在广州。
在这场“中央”与“地方”的“蒋桂战争”里,蒋介石所率的中央军很快就击败了新桂系军队。“北伐”时期骁勇善战的李宗仁和以新桂系为班底的“第四集团军”短时间内就被击垮了。
那么,“北伐”的目的本就在于结束军阀割据、统一中国,但是“北伐”胜利后崛起的“新桂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仍然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如果是这样,“北伐”的真正意义与最初目的何在?
“蒋桂战争”刚刚结束,西北军首领冯玉祥又开始他的“反蒋”之路——1929年5月15日,冯玉祥成立了“护党救国军”与国民政府的中央军唱起了对台戏,新军阀混战继续上演,而之后1930年的“蒋冯阎战争”(即“中原大战”)将这场旷日的新军阀大混战推向了高潮。
2018.1.25
下次内容提示:
国军抗战实录(一):太原会战
请关注我的注微信公众号,搜索添加“魏晨品读民国”或“sxbj0729”,了解和探讨更多民国史内容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民国往事:蒋桂战争(蒋桂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