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艺术超越时代变迁,超越文化差异,超越地理界限,超越宗教信仰,堪称世界艺术融合史、文化互鉴史上的一段佳话。
——前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 姚敬
近些年,“犍陀罗”这个曾经很多人都读不出来的名字,变得越来越为人熟知。近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犍陀罗艺术展更是火爆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犍陀罗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这里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西天”的原型之一。
图 犍陀罗造像 陈耐 摄
犍陀罗文明诞生于大约三千多年前,在今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交界处,绵延两千多年。它连通亚洲的各个区域,历经吠陀、阿契美尼德、马其顿、孔雀、大夏、安息、贵霜等王朝,融合东西方文明,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开放式文明。数千年后的今天,犍陀罗文明的政权沉浮早已被遗忘,但它留下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和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宝则仍然散发着无穷魅力。
图 犍陀罗造像 陈耐 摄
对于书友们而言,犍陀罗的诸多文化遗产,佛教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可以说,最早传入国内的佛经与佛像,都源自犍陀罗。与印度原生的佛教相比,犍陀罗的佛教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变——大乘佛教出现,释迦牟尼从主张无神论的人间导师,变成了神通广大的神祇。随着佛陀被神化,塑造神化的佛陀,也就顺利成章。与此同时,此前”不立文字”的佛家教诲,也逐渐写成佛经,推动了犍陀罗语的繁荣与发展,犍陀罗语成为佛教经典早起的重要书写语言。根据学者的推测,佛经的原典是犍陀罗语而不是梵文。而传入中国的佛经,很有可能就是从犍陀罗语翻译过来的。从魏晋开始,中国的僧侣,多是到了犍陀罗便认为已经取得真经,不再南下印度。《西游记》唐僧的原型人物,唐代名僧玄奘也路过犍陀罗,并在《大唐西域记》中做过详细记录。
幸运的是,从19世纪开始,在犍陀罗地区考古发现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物很有可能就是千年之前,玄奘等人曾经目睹过的圣像!犍陀罗的佛教造像与建筑艺术,将希腊风格、印度特色、波斯传统结合起来,将佛教教义、民间传说、世俗审美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犍陀罗艺术风格,不仅感染了千年之前的前辈,也让现代人惊叹。
近几年,国内不少学者参与了犍陀罗历史文化的研究,出版了不少图文并茂的著作,不必长途奔波,就能开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
图说犍陀罗文明
全书共四章,400余幅图,聚焦在希腊化时代和犍陀罗文明中的希腊元素、贵霜帝国的王朝艺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在犍陀罗的再造、佛像与菩萨像的兴起等四个方面,着重揭示作为几大文明汇聚地的犍陀罗是如何成为佛教的飞翔圣地,而佛教又是如何经过犍陀罗的再造逐渐东传的历史进程,是书友们了解贵霜艺术、犍陀罗历史、佛教艺术的优秀著作。
作者:孙英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
作者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老师。2018年4月,在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的支持下,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故宫博物院的学者、专家前往巴基斯坦犍陀罗文明遗址及博物馆进行考察和研究,本书就是这次考察的纪实。文献资料融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图片基本是现场考察的实拍,非常珍贵。
作者:张嘉妹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
作者是巴基斯坦著名历史学者,曾在犍陀罗地区工作将近15年。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晶,对犍陀罗的地理沿革、历史兴衰、社会变迁,以及各种宗教和建筑艺术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作者:(巴基)穆罕默德·瓦利乌拉·汗(Muha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大美之佛像-犍陀罗艺术
介绍犍陀罗造像的专著。通过犍陀罗美术的名品,简明并系统地介绍了犍陀罗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特点以及有关佛陀生平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
作者:栗田功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丝绸之路犍陀罗艺术综论
本书以犍陀罗艺术为研究对象, 结合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艺术、中外考古发现、文献资料以及前期研究成果, 从艺术发展史和文化交流史的角度, 对犍陀罗风格的建筑、造像和壁画艺术进行了探讨。梳理了犍陀罗艺术所呈现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现象及特征, 分析了犍陀罗艺术对我国新疆、河西和中原石窟艺术造型和绘画风格的影响。
作者:王蕴锦 著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END
主编丨木月
美术编辑丨小柒
文案编辑丨陈耐
图文来源 | 网络 中图网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愉快!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原文标题:什么是“犍陀罗”?(犍陀罗佛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