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篇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10篇
《昆虫记》读书笔记5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10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10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10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7篇
《水浒传》读书心得(一)
《水浒传》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
《水浒传》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发光出彩之处。之前虽然囫囵吞枣的看过一点点,但完全不知其所云。这个假期我再次随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他们的“忠孝义”。
《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十分传神,性格鲜明。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忙他们逃跑,故意激怒郑屠,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地体现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趣味,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义:为了朋友兄弟,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伟大的“义”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著。
《水浒传》读书心得(二)
《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述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到达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经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它不仅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并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水浒传》读书心得(三)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读过吧!
在《水浒传》里的人物有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
在《水浒传》当中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并且他十分爱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头斩成细末。镇关西明白鲁达来找自己的晦气。不愿干,鲁达便把两包肉末朝镇关西砸了过去。镇关西恼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鲁达,鲁达逃到街上。镇关西追来,鲁达就顺势按住他的左脚把他踢倒。
鲁达踏住他胸脯骂道:“你一个操刀屠户,竟然称镇关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尝尝俺的拳头!”只一拳,就把镇关西打得出气没有进气了。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这一天,武松摇摇晃晃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会,这时忽有狂风刮来。武松心疑,又听得背后扑的一声,回头去却见一只吊眼白额大虫(老虎),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闪,闪到了老虎背后。大虫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时,双手抡起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咆哮,再次扑来,武松丢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武松把老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大虫”头部,最终把“大虫”打瘫了。
李逵是沂水县人,在戴宗手下当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走过树林子,忽见有人涂黑了脸,拿了两把板斧喝令留下买路钱。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老爷去路”那人说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战假李逵,假李逵挡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朴刀,李逵抢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说:“老爷才是黑旋风!”然后挺着胸脯走了。
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我仿佛认识了108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必须要学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善怕恶的人。刘备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水浒传》读书心得(四)
这个暑假,我读了四大名著里《水浒传》这一书,在这本书了,我结识了许多英雄好汉豹子头林冲、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浪里白条张顺、黑旋风李逵、母夜叉孙二娘等,他们各有各的本领,看完书之后让我明白了忠和义。
这本书中的个个人物都有忠,他们忠于朝廷,就像我们热爱自我的祖国,他们劫富济贫就像我们帮忙我们不相识的人一样,他们对于朋友和亲人又是那么尽心尽力,他们为了朋友能够不顾一切,这本书里,几乎个个故事都深深的体现他们对家人对朋友的忠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民他们热爱自我的国家,孝敬自我的父母,他们都有着这样的精神,这一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假如我们生活中人人都有这种精神,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还有义,他们每一位好汉都有正义感,他们为朋友赴汤蹈火,他们明白自我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在他们每一位英雄好汉当中人人都有正义感,我觉得我们更应当学习这本书中的正义。
可是最终梁山泊的好汉,有的走,有的死,因为是宋江让梁山泊变成这样的,真让我想不到宋江为了自我的官位,却拿自我梁山泊里的个个英雄好汉的生命做赌注,假如他当初听了李逵说的:“杀上东京,夺了鸟位”。也许下场不会这样,梁山泊也不会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这一切全是宋江为了自我的官位不听从自我好朋友的话,最终的结局才会是这样。
读了这本书,让我有许多想法,做人要有忠、要有义,不能为了自我的好却伤害自我的朋友。
《水浒传》读书心得(五)
去年春节期间,中央一套上演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为了更多的了解《水浒传》,我到书店买来了原著,并且对其反复研读了多遍。
小说描述的是北宋时期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构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各个地区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和恶霸。比如: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等等……。他们一个个面目狰狞,使整个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小说中以很多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小说中智取生辰纲、大闹清风寨、倒拔垂杨柳等一系列故事情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在梁山的108将中,我觉得最不完美的要数宋江了。他理解招安,虽然处于好意,一来为兄弟们找个归宿,二来能够名正言顺地去精忠报国,铲除奸臣。可是皇帝却还是把宋江一伙人视为草寇看待,招安只可是是皇帝想利用宋江等108将为工具,去扑灭各地区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其中在攻打方腊时,梁山众人损兵折将。两头蛇解珍、中箭虎丁得孙等正偏59员将领战死沙场。船火儿张横、青面兽杨志等正偏10员将领半路病亡。燕青、武松2人不愿要什么封赏,各自奔东西去了!最终仅有27人如期返朝。而宋江、卢俊义等5员头领又先后被四大奸臣所害死,上演了一出遗恨千古的悲剧!
读完这本《水浒传》后,我的感想很深。如果宋江不去谋什么招安,而是去联合江南人马一齐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终的结果必须是天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方腊与儿子方天定入刑场时,有一位诗人不仅仅发出了感叹:“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但我却觉得宋江的“善”并不是真“善”,与此相反,方腊的“恶”也不是真“恶”,而是为了打击昏庸无能的皇帝,为天下的老百姓造福!
《水浒传》读书心得(六)
《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也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家喻户晓。
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的描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写众多草莽英雄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可是故事结尾却是以悲剧收场,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结束了!
本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终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我的体会是好汉们对于国家,朋友永不熄灭的忠义。忠,即是对自我的祖国,对自我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背叛不欺骗。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我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这就是义;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这也是义。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能够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些人为了救一个与自我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自我身负重伤或死亡,留下的是家人的悲痛痛苦。他们值得我们去尊重学习那种精神。
在水浒传一书中也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忠有义、要有勇气应对一切,对于家人,朋友要以真心待人不能够做对不起家人、朋友的事,要有忠有义、忠肝义胆、两肋插刀。
水浒传是一本让人喜爱的书让人终身受用。
《水浒传》读书心得(七)
《水浒传》是明朝施耐庵所著,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它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读了《水浒传》,我颇有感触。小说讲述了一百零八将因官逼民反,相聚梁山泊,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深得百姓支持,但由于以宋江为首的投降派,抱着“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理念,最终被朝廷招安,落得个死光光的悲惨结局,我真替他们惋惜!
在小说里,作者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或武艺高强,或足智多谋,个个皆是人中豪杰,其中的故事情节让人“过目不忘”,不信,我举几个例子给你看看:
武松,人称“行者”,他武艺高强,疾恶如仇,有仇必报,又行侠仗义,好抱打不平,作者为之塑造了一个勇者无敌的英雄形象。当他得知哥哥被西门庆和潘金莲害死后,义无反顾地为哥哥报了仇,还主动到衙门自首,这说明他具有勇于担当职责的优秀品格。
最让我喜欢的情节还要数“景阳岗打虎”。你看,在喝了十八碗酒,那可是“三碗可是岗”的超烈性酒啊,他居然独自一人过他人所不敢过,甚至不敢想的景阳岗,并且还空手打死拥有三个绝招的“白额大虫”。那威风、那雄风,我们的确需仰视才能看见!
让我们再看看林冲“哥们”吧,他可是一个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啊,什么是教头就是调教御林军的总教练啊,他的功夫能够说是天下无双!可是,就是这么一个英雄,居然被逼得走投无路,可见当时的朝廷是多么的腐朽,万人景仰的皇帝是多么的昏庸。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当时普通的老百姓过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从《水浒传》里,我的确深信“强盗是逼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里,看来不做强盗也是不行的——-都是被逼的啊!
看了《水浒传》,我联想到我们自我,在…..的领导下,我们的先烈趟过官逼民反的岁月,缔造了新生的祖国,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引领着我们从胜利走向辉煌。过去的苦难虽然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们将会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不辜负社会和祖国的殷切期望!
《水浒传》读书心得(八)
这些天阅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书中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农民英雄形象,浓厚的生活气息深深折服了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梁山好汉互帮互助,仗义疏财的精神品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君子形象,一对又一对君子之交。
这在《梁山好汉劫法场》一文中就足以体现:在江洲,宋江、戴宗即将被知府蔡九开刀问斩,梁山泊众好汉以“义”字当先,舍生忘死去救宋江。一些人扮成弄蛇的乞丐,一些人扮成刷枪棒卖药的,一些人扮成挑担的脚夫,其他人扮成客商推着两辆车子过来,将法场的东西南北四面全部包围起来。在黑大汉李逵的带领下,成功的救出了宋江和戴宗。但走了五七里路,遇上了滔滔一条大江,多亏张顺等人的救助才使众好汉化险为夷。为什么宋江能逃过此劫?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他“孝义黑三郎”、“呼宝义”、“及时雨”等广为流传的美誉,更因为救他的好汉们是君子,宋江与他们是君子之交,这也是梁山泊英雄如雨、好汉如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有很多。然而,我们给他们许多好处和欢乐,当我们真正遇到困难时,那些所谓的朋友有几个能出手相帮?甚至还落井下石。
梁山泊好汉聚在一齐,全凭忠、义二字,无论是名动天下的英雄豪杰还是鸡鸣狗盗的泼皮无赖,在宋江的眼里都是人才。
这让我想起了“管鲍之交”。千百年来,鲍叔牙和管仲真诚相待结成的友谊一向被人们传颂着。他们同《水浒传》里好汉一样震撼着我。
庄子有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的确,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水浒中的人,常怀一颗君子之心,交一个能帮忙自我的真正朋友,同时,也要以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水浒传》读书心得(九)
中华礼貌,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计其数的传世巨著。《水浒传》就是其中之一。这部书主要写了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却都以“感恩”为主旋律。
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国之基础,人之根本。它用一种无形的力量维持着社会人际关系,历代文人默客都曾以诗词歌赋的形式颂扬过感恩,其中就有一些传世名篇,比如说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等,可是“感恩”在《水浒传》中却有着别样的生动体现。
还记得及时雨私放晁天王的事吗?当年晁盖是朝廷通缉的要犯,可是他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极好的地位。所以有很多人同情他。可是晁盖仍没有逃脱朝廷布下的天罗地网,被抓了起来。宋江很是佩服晁盖的为人,便偷偷地放了晁盖,使晁盖脱离虎口,免于一死,晁盖为了回报宋江的救命之恩,便扶持他为梁山的第二把交椅,统一梁山。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广为人知的故事,古人尚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仁义,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当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他人,学会知恩图报。
感恩是我们必备的基础。人们常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却道:“收人玫瑰,手留余香”。正如《水浒传》中鲁达为解救金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得救的金氏父女不忘鲁达的大恩大德,帮忙鲁达逃脱了追捕。
可是《水浒传》中有太多的不知感恩、不明白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别人的事例。常常是官官相护,狼狈为奸。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致使官逼民反,社会动乱。
感恩不是盲目的。在影视作品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些字眼:“您的大恩大行,没齿不忘。我愿为您上刀山,下油锅,在所不辞。”可曾想过你报恩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可见感恩不能盲目。那么应当如何感恩呢首先应当了解你的“恩人”的为人,依情景而定,然后再采取必要的报恩措施。否则你将会上当受骗,就像《水浒传》中,朝庭招安梁山好汉,然后乘机消灭他们。善良的宋江不明白朝庭意欲何为,盲目地理解了招安。致使梁山好汉死伤无数,仅有几人存活。所以,太过于相信别人是不对的,还要看“施恩人”意图如何!防患意识不可少,可谓“人心隔肚皮”呀。
亲人是我们生活的堡垒,紧不可摧。他们给予我们爱的温暖和情真意切的关怀。我们感恩于他们,仅有他们无私地奉献,才铸造了今日的我们。可是在《水浒传》中有这么一出:潘金莲是武大郎之妻,可她却不守妇道,红杏出墙,与西门庆发生了关系,后被武大郎发现,潘金莲不但不思悔改,向丈夫道歉,反而与王婆联手将武大郎杀害,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亲人犯了一些不可原谅的错误,那我们应当怎样办我的看法是:我们不应当继续感恩于他们,而是用强制性手段,使他们悔改,不让他们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或许这就是我们对他最好的回报。
《水浒传》读书心得(十)
在这个假期,我读了《水浒传》这部书,《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里面刻画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位好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第一位出场的好汉是九纹龙史进。全书讲述了宋代宋江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揭示了当时官府的黑暗,奸臣当道,使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宋江一行人开始起义,反抗朝廷,之后,宋江一行人受朝廷招安,征讨贼寇,最终,在征讨方腊时,那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们却一个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忠义;看到了朝廷的黑暗;看到了奸臣的阴险;看到了皇帝的昏庸无能……一时间心中难以平静。
武松打虎,林冲棒打洪教头等情节让我难以忘怀。还有一个情节经常浮此刻我的脑海:在宋江等人为救卢俊义时,遇见关胜,关胜能当万夫之勇,冲杀梁山兵马时,他看见梁山的喽啰兵们用自我的生命来守卫那“替天行道”的大旗,关胜深受感动……
在梁山好汉被招安后,派去征讨方腊时,一幕幕让人不忍心看到的场面出现:大多数梁山好汉在这场战役中牺牲,最终武松单臂擒住方腊,擒住方腊以后,又是一幅幅让人不忍心看到的画面出现:鲁智深坐化而死,杨志林冲病故,宋江李逵被奸臣毒酒毒死,吴用花荣在宋江李逵墓前自缢而死……又让我们心中多了一份悲痛。
梁山一百零八将,对应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一位梁山好汉都拥有属于自我的绰号。
读完了《水浒传》,我的心头难以平静,一幅幅画面浮此刻脑海中。我们能够明白,那时候的官府是多么黑暗,当时的百姓是多么痛苦,梁山好汉才是最正义的!
水浒,这一部兄弟情义重似山,英雄好汉多如发的小说,给我带来了许多道理,让我明白了许多事情,我应当多读几遍,受到的启发会更多。
听书《水浒传》001
听书《水浒传》002
听书《水浒传》003
听书《水浒传》004
听书《水浒传》005
听书《水浒传》006
听书《水浒传》007
听书《水浒传》008
听书《水浒传》009
听书《水浒传》010
听书《水浒传》011
听书《水浒传》012
听书《水浒传》013
听书《水浒传》014
听书《水浒传》015
听书《水浒传》016
听书《水浒传》017
听书《水浒传》018
听书《水浒传》019
听书《水浒传》020
听书《水浒传》021
听书《水浒传》022
听书《水浒传》023
听书《水浒传》024
听书《水浒传》025
听书《水浒传》026
听书《水浒传》027
听书《水浒传》028
听书《水浒传》029
听书《水浒传》030
听书《水浒传》031
听书《水浒传》032
听书《水浒传》033
听书《水浒传》034
听书《水浒传》035
听书《水浒传》036
听书《水浒传》037
听书《水浒传》038
听书《水浒传》039
听书《水浒传》040
听书《水浒传》041
听书《水浒传》042
听书《水浒传》043
听书《水浒传》044
听书《水浒传》045
听书《水浒传》046
听书《水浒传》047
听书《水浒传》048
听书《水浒传》049
听书《水浒传》050
听书《水浒传》051
听书《水浒传》052
听书《水浒传》053
听书《水浒传》054
听书《水浒传》055
听书《水浒传》056
听书《水浒传》057
听书《水浒传》058
听书《水浒传》059
听书《水浒传》060
听书《水浒传》061
听书《水浒传》062
听书《水浒传》063
听书《水浒传》064
听书《水浒传》065
听书《水浒传》066
听书《水浒传》067
听书《水浒传》068
听书《水浒传》069
听书《水浒传》070
听书《水浒传》071
听书《水浒传》072
听书《水浒传》073
听书《水浒传》074
听书《水浒传》075
听书《水浒传》076
听书《水浒传》077
听书《水浒传》078
听书《水浒传》079
听书《水浒传》080
听书《水浒传》081
听书《水浒传》082
听书《水浒传》083
听书《水浒传》084
听书《水浒传》085
听书《水浒传》086
听书《水浒传》087
听书《水浒传》088
听书《水浒传》089
听书《水浒传》090
听书《水浒传》091
听书《水浒传》092
听书《水浒传》093
听书《水浒传》094
听书《水浒传》095
听书《水浒传》096
听书《水浒传》097
听书《水浒传》098
听书《水浒传》099
听书《水浒传》100
听书《水浒传》101
听书《水浒传》102
听书《水浒传》103
听书《水浒传》104
听书《水浒传》105
听书《水浒传》106
听书《水浒传》107
听书《水浒传》108
听书《水浒传》109
听书《水浒传》110
听书《水浒传》111
听书《水浒传》112
听书《水浒传》113
听书《水浒传》114
听书《水浒传》115
听书《水浒传》116
听书《水浒传》117
听书《水浒传》118
听书《水浒传》119
听书《水浒传》120
听书《水浒传》121
听书《水浒传》122
听书《水浒传》123
听书《水浒传》124
听书《水浒传》125
听书《水浒传》126
听书《水浒传》127
听书《水浒传》128
听书《水浒传》129
听书《水浒传》130
听书《水浒传》131
听书《水浒传》132
听书《水浒传》133
听书《水浒传》134
听书《水浒传》135
听书《水浒传》136
听书《水浒传》137
听书《水浒传》138
听书《水浒传》139
听书《水浒传》140
听书《水浒传》141
听书《水浒传》142
听书《水浒传》143
听书《水浒传》144
听书《水浒传》145
听书《水浒传》146
听书《水浒传》147
听书《水浒传》148
听书《水浒传》149
听书《水浒传》150
听书《水浒传》151
听书《水浒传》152
听书《水浒传》153
听书《水浒传》154
听书《水浒传》155
听书《水浒传》156
听书《水浒传》157
听书《水浒传》158
听书《水浒传》159
听书《水浒传》160
听书《水浒传》161
听书《水浒传》162
听书《水浒传》163
听书《水浒传》164
听书《水浒传》165
听书《水浒传》166
听书《水浒传》167
听书《水浒传》168
听书《水浒传》169
听书《水浒传》170
听书《水浒传》171
听书《水浒传》172
听书《水浒传》173
听书《水浒传》174
听书《水浒传》175
听书《水浒传》176
听书《水浒传》177
听书《水浒传》178
听书《水浒传》179
听书《水浒传》180
听书《水浒传》181
听书《水浒传》182
听书《水浒传》183
听书《水浒传》184
听书《水浒传》185
听书《水浒传》186
听书《水浒传》187
听书《水浒传》188
听书《水浒传》189
听书《水浒传》190
听书《水浒传》191
听书《水浒传》192
听书《水浒传》193
听书《水浒传》194
听书《水浒传》195
听书《水浒传》196
听书《水浒传》197
听书《水浒传》198
听书《水浒传》199
听书《水浒传》200
听书《水浒传》201
听书《水浒传》202
听书《水浒传》203
听书《水浒传》204
听书《水浒传》205
听书《水浒传》206
听书《水浒传》207
听书《水浒传》208
听书《水浒传》209
听书《水浒传》210
听书《水浒传》211
听书《水浒传》212
听书《水浒传》213
听书《水浒传》214
听书《水浒传》215
听书《水浒传》216
听书《水浒传》217
听书《水浒传》218
听书《水浒传》219
听书《水浒传》220
听书《水浒传》221
听书《水浒传》222
听书《水浒传》223
听书《水浒传》224
听书《水浒传》225
听书《水浒传》226
听书《水浒传》227
听书《水浒传》228
听书《水浒传》229
听书《水浒传》230
听书《水浒传》231
听书《水浒传》232
听书《水浒传》233
听书《水浒传》234
听书《水浒传》235
听书《水浒传》236
听书《水浒传》237
听书《水浒传》238
听书《水浒传》239
听书《水浒传》240
听书《水浒传》241
听书《水浒传》242
听书《水浒传》243
听书《水浒传》244
听书《水浒传》245
听书《水浒传》246
听书《水浒传》247
听书《水浒传》248
听书《水浒传》249
听书《水浒传》250
听书《水浒传》251
听书《水浒传》252
听书《水浒传》253
听书《水浒传》254
听书《水浒传》255
听书《水浒传》256
听书《水浒传》257
听书《水浒传》258
听书《水浒传》259
听书《水浒传》260
听书《水浒传》261
听书《水浒传》262
听书《水浒传》263
听书《水浒传》264
听书《水浒传》265
听书《水浒传》266
听书《水浒传》267
听书《水浒传》268
听书《水浒传》269
听书《水浒传》270
听书《水浒传》271
听书《水浒传》272
听书《水浒传》273
听书《水浒传》274
听书《水浒传》275
听书《水浒传》276
听书《水浒传》277
听书《水浒传》278
听书《水浒传》279
听书《水浒传》280
听书《水浒传》281
听书《水浒传》282
听书《水浒传》283
听书《水浒传》284
听书《水浒传》285
听书《水浒传》286
听书《水浒传》287
听书《水浒传》288
听书《水浒传》289
听书《水浒传》290
听书《水浒传》291
听书《水浒传》292
听书《水浒传》293
听书《水浒传》294
听书《水浒传》295
听书《水浒传》296
听书《水浒传》297
听书《水浒传》298
听书《水浒传》299
听书《水浒传》300
听书《水浒传》301
听书《水浒传》302
听书《水浒传》303
听书《水浒传》304
听书《水浒传》305
听书《水浒传》306
听书《水浒传》307
听书《水浒传》308
听书《水浒传》309
听书《水浒传》310
听书《水浒传》311
听书《水浒传》312
听书《水浒传》313
听书《水浒传》314
听书《水浒传》315
听书《水浒传》316
听书《水浒传》317
听书《水浒传》318
听书《水浒传》319
听书《水浒传》320
听书《水浒传》321
听书《水浒传》322
听书《水浒传》323
听书《水浒传》324
听书《水浒传》325
听书《水浒传》326
听书《水浒传》327
听书《水浒传》328(完)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孩子学习与家庭教育方法分享和研究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