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版图最东端(四)
神圣的珍宝岛
作者:若水
珍宝岛,还是在我上中学时,我军与“苏修”在这里进行过殊死的自卫反击战,并取得重大胜利,夺回了被苏强占的宝岛。在我的记忆中,珍宝岛是我国唯一从苏(俄)手中夺回的领土。这次战斗,有什么军事、政治意义?双方有多大伤亡?我方有什么战果?我带着对英雄前辈们的敬仰之意,和探秘当年激烈战斗遗址的心情,来到了向往多年的祖国宝岛。
珍宝岛在哪里
珍宝岛位置示意图
珍宝岛,位于建三江东南方约200公里,属黑龙江省虎林市,因岛屿形状酷似元宝而得名,南北长2000m,东西宽500m,西岸距我陆地200m,东岸距俄陆地300m,面积约0.74平方公里。
我们是从虎林前往珍宝岛的。70多公里的道路一直比较宽敞,但最后有约18公里的蜿蜒小道,错车都比较困难,两侧是茂密树林。
登上珍宝岛码头附近的209高地,祖国宝岛尽收眼底,真的如同一枚“元宝”,岛上的一切看得一清二楚。
岛上不接待个人观光,必须经旅行社报名备案,旅行社每人收取40元登岛费。游客从这个码头乘专用的小艇登岛。
码头上矗立着一块“珍宝岛通电纪念碑”。
碑后的介绍显示,我军官兵自1969年驻守珍宝岛起,有30多年是在不通电的环境中坚守着这块宝岛的,直到2000年岛上才通了电。
登上珍宝岛
当年我军与苏军进行激烈战斗的遗迹以及陆续修建的战斗工事,历历在目。那株曾经掩护过英雄、经历过战火、弹痕累累的山榆树依然昂首挺立,守岛官兵称之为“英雄树”。经过了近50年,守岛官兵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历代营房设施均保存完好。
珍宝岛一侧的码头,即珍宝岛入口,营门。
第一代营房。珍宝岛自卫还击战斗胜利后,我军进驻珍宝岛。最初是住地窑子和帐篷,于1969年8月建成此营房,面积20平方米,石质结构,分为宿舍和厨房。至今,豪言壮语依然历历在目(注意右侧门上的横批)。
第二代营房。建于1975年7月,面积26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既能居住又能作战的碉堡式营房,提高了珍宝岛的防御和作战能力。
第三第四代营房。1984年5月建造第三代营房(一层),2000年8月在第三代基础上加盖一层楼建成第四代营房。
第五代营房。2003年建成,也是现住的营房,生活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洗浴间、卫生间、俱乐部、健身房等一应俱全。
珍宝岛纪念馆。2003年5月,将第三、第四代营房改建为“珍宝岛纪念馆”。
英雄树。在1969年3月15日战斗中,战斗英雄杨林烈士击伤敌坦克2辆。在左手三个手指头被打断、右手被子弹打穿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继续射击,一发炮弹落在杨林身旁,杨林倒在了这棵树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每年新兵入伍、新干部换防,都会来到英雄树下,接受心灵的洗礼。
当年的战斗工事随处可见。
珍宝岛之战的意义
50年前的珍宝岛之战,虽然是一场小规模军事冲突,但意义非常重大。从珍宝岛归来,我带着疑问和好奇,又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分享于此,供给大家了解情况,分析思考:
珍宝岛之战,是一场预有准备的领土保卫战,发生在1969年3月。共有二次较大的战斗行动,分别发生3月2日和3月15日。3月17日以后及整个4月,双方为争夺被击毁、后又沉入江底的T62坦克发生过多次小规模战斗和炮击。
宝清县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
作战结果:毙敌80余人,击伤170余人;击毁敌坦克1辆,装甲车9辆,汽车2辆;击伤敌装甲车5辆,坦克1辆。我军共在珍宝岛地区牺牲71人,伤88人。其中在3月2日战斗中牺牲17人,在3月15日战斗中牺牲12人。其他的42名同志,分别在3月17日争夺坦克战斗、3月20日排雷,4月份抢夺T-62坦克以及后来(直到1972年)执行守备任务时牺牲,包含少量非战斗死亡。在离珍宝岛数十公里的宝清县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埋藏着68位烈士的遗骨。
战斗英雄、九大代表孙玉国在周总理鼓励下走上主席台与毛主席握手。珍宝岛之战涌现出十大战斗英雄:坚守宝岛—孙玉国;智勇双全的指挥员—杜永春;克敌战车的神勇火箭手—华玉杰;威镇北疆—周登国;深入前沿指挥的营长—冷鹏飞;排雷勇士—孙征民(后在排雷时牺牲);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杨林;血染珍宝岛—陈绍光;不朽英雄—王庆荣;生命不息、冲锋不止—于庆阳。
珍宝岛之战的意义。从伤亡人数看,可以说双方均未占到大便宜。但是,这是一次以保卫国土、维护主权、惩罚侵略者为目的战斗;是我军与当时世界第二军事大国之间的战斗;是我军以装备轻武器为主的步兵对装备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部队的战斗;战斗的结果是,苏军从此放弃珍宝岛,我军进驻珍宝岛,第一次从“老毛子”口中夺回了丢失的领土;我军缴获了一辆当时苏军最先进的T62坦克,助我坦克研制进程至少加快了十年时间!通过珍宝岛之战,我军发现了装备的不足,促进了我军装备改良和反坦克战法的研究。
珍宝岛之战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也定有更深远的意义:为什么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发生了那场战争?为什么拥有优势装备的苏军没有占到便宜、也没有投入更大兵力进行报复(据说选在其它地方进行了军事报复)?为什么乖乖让出了那块占领多年的宝岛?当时双方的战略判断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是我们游客可以搞清的,还是请历史学家们研究论证吧。
老照片诉说珍宝岛
搜集到一些当时的新闻图片以及苏联解体后公布的资料,也可大体了解当时部分情况:
战前双方都在岛上巡逻,经常发生争执。
甚至时常发生肢体冲突
老毛子放狗咬中国人
苏军乘装甲车并持长棍对付我军步兵
双方在吵架,瞧老毛子那不满的眼神
苏军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生前所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苏军的作战要图。
在被击毁的装甲车中烧死的苏军士兵
参加列昂诺夫上校葬礼的老人失声痛哭。
苏军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参加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和布依涅维奇上尉的葬礼(1969年3月6日)
苏联的珍宝岛冲突阵亡者纪念碑,苏联新婚夫妇给烈士献花。
在3月2日战斗中阵亡者的棺木。
1969年3月6日,伊曼边防总队为在3月2日珍宝岛冲突中的阵亡者举行盛大葬礼。
1969年3月6日,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和布依涅维奇上尉的葬礼。
3月2日阵亡的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
3月2日阵亡的克格勃侦察员布依涅维奇上尉
珍宝岛之战缴获的苏军T-62坦克
(四) 神 圣 的 珍宝岛
(五)二战终结地虎林
关注本号,自动接收后续文章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