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毛昭晰(1929-2023)先生逝世,致哀!
中古史2023-01-05 11:41发表于 陕西
2023年1月5日6时40分
全国人大常委
浙江省人大副主任
著名史前史学家
原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
兼省文物局局长
毛昭晰先生
在杭州不幸辞世,享年94岁
毛昭晰(1929年5月7日-2023年1月5日),生于浙江宁波,世居杭州,祖籍奉化,中共党员、民进会员,著名史前史学家。曾任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老教授学会会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英国图书馆协会会员。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前夕,授予21位终生致力于中国文博事业、成绩卓著、德高望重的同志“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毛昭晰先生也名列其中。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期间,他为文物保护立法的完善献计献策。经他努力保护下来的文物还有很多,如杭州胡庆余堂、大运河边的富义仓、小河直街拱宸桥西的历史街区、西湖的郭庄、沙孟海故居、刘大白墓、宁波的月湖庵、张苍水故居、绍兴的秋瑾纪念碑、嵊州的城隍庙古戏台、溪山第一楼、海宁盐官的王国维故居、桐乡乌镇的修真观戏台、湖州的钱业会馆、慈溪的上林湖越窑青瓷窑址群、温州瓯海的永昌堡等等。他为浙江乃至全国的文物事业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杰出贡献。
主要著译有《世界上古史纲》(合著)、《世界上古史》(合著)、《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合著)、《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特约编辑)等,此外还发表了《羽人和海上之路》、 《浙江支石墓的形制和朝鲜半岛支石墓的比较》、《关于史前遗址博物馆的几个问题》、《江南文化和古代日本》、《遣唐使时代五岛列岛和明州的关系》、《腊玛古猿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蒙昧时代低级阶段是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论古典奴隶制是否奴隶制的典型形态》等数十篇论文。他参加翻译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被学术界列为30种中文史学名著之一。
致哀|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创始人、原所长赵华富教授逝世,享年94岁
史學雜貨鋪2023-01-05 19:54发表于 陕西
赵华富(1929——2023),男,山东龙口人,教授。1956年,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留系任教,从事元史研究。1980年,调安徽大学历史系任教,从事徽学研究。1993年,创办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任所长。曾任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顾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徽学学会顾问。
一、参与级织和主持的学术会议
1、1993年全国徽学学术研讨会暨徽学研究与黄山建设关系研究会
2、1994年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
3、1995年国际徽学学术研讨会
4、1998年国际徽学学术研讨会
二、著作
1、《两驿集》,黄山书社1999年版。
2、《徽州宗族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徽州宗族论集》,人民出版社2011版。
4、《徽州宗族调查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5、《徽州宗族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三、主编
1、《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2、《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
3、《’95国际徽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98国际徽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四、论文
1、《关于元朝从事农业耕作的“驱口”之身份问题》,《史学月刊》1957年第8期。
2、《元代的“不兰奚”》,《文史哲》1958年第1期。
3、《为正确阐明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而斗争》,《山东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
4、《向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战争不具有反封建性质的同志提八个问题》,《山东大学学报》1961年第1期。
5、《解放台湾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文史哲》1958年第11期。
6、《论十三世纪初蒙古的社会性质》,《山东大学学报》1961年第2期。
7、《论忽必烈“行汉法”的原因》,《史学月刊》1984年第4期。
8、《忽必烈以农为本的经济方针》,《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王祯和〈农书〉》,安徽《社联通讯》,1982年第23期。
10、《关于宋代客户和佃农的数量问题》,《安徽史学》1984年第5期。
11、《论明清徽州社会的繁荣》,《东南文化》1991年第2期。
12、《论徐福的籍贯和出海问题》,《中日关系史研究》1993年第1期。
13、《论徽州宗族繁荣的原因》,《民俗研究》1993年第1期。
14、《歙县棠樾鲍氏宗族个案报告》,《江淮论坛》1993第2期。
15、《从徽州宗族资料看宗族的基本特征》,《谱牒学研究》第4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6、《黟县南屏叶氏宗族调查研究报告》,《徽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17、《徽州西递胡氏的繁盛》,《安徽史学》1994年第4期。
18、《论徽州学的研究对象》,《徽学研究论文集》(一),《徽州社会科学》增刊,非正式出版物。
19、《民国时期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调查报告》,《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20、《朱熹徽州行考辨》,《徽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21、《徽州文化的崛起和繁荣昌盛》,《长江文化论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2、《释“台戏”》,《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23、《论徽州宗族祠堂》,《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24、《徽州宗族族规家法》,《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
25、《歙县呈坎前后罗氏宗族调查研究报告》,《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版。
26、《朱熹先世歙县故里考》,《学术研究》1996年第4期。
27《宋元时期徽州族谱研究》,《元史论丛》第7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8、《〈新安名族志〉编纂的背景和宗旨》,《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29、《徽州宗族祠堂的几个问题》,《’95国际徽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0、《徽州宗族祠堂三论》,《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31、《徽州族谱数量大和善本多的原因》,《中国谱牒研究——全国谱牒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32、《元代的新安理学家》,《学术界》1999年第3期。
33、《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诘问忽必烈“遵用汉法”时间考》,《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
34、《论元朝复合型的上层建筑》,《两驿集》,黄山书社1999年版。
35、《明代中期徽州宗族统治的强化》,《’98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徐福现象》,《徐福文化的思索》,山东友谊出版社1996年版。
37、《徽州谱牒在明代中期的发展变化》,《中华谱牒研究——迈入新世纪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8、《元代新安理学家弘扬朱子学的学术活动》,《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39、《祁门县渚口、伊坑、滩下、花城里倪氏宗族调查研究报告》,《徽学》2000年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0、《与客家始迁祖不同的徽州中原移民》,《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41、《关于徽州宗族制度的三个问题》,《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42、《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3、《婺源县游山董氏宗族研究》,《徽学》第二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4、《论大蒙古国对外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安大史学》第一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论当代徽学》,《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46、《休宁月潭朱氏宗族调查研究报告》,《徽学》2004年.
47、《元代世家大族谱牒之最——徽州汪氏谱牒》,《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2005。
48、《徽州世家大族促进宗族和谐和发展的措施》,《合肥学院学报》(04):45-54.
49、《 古风犹存的徽州名族——黟县南屏叶氏宗族调查研究报告》,《徽学》2008,。
50、《 河洛宗族文化与徽州文化》,《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51、《论徽州宗族的繁荣》,《 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
52、《朱熹与婺源茶院朱氏宗族》,《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53、 《典商巨子胡学梓》,《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54、《歙县棠樾鲍氏宗族调查与研究》,《徽学》2010年。
55、《论远古中华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的形成和中国谱牒对这一认同观念的继承——再谈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中的一个问题》,《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56、《明清时期徽州的儒贾观》,《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57、《 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的继承与变革》,《安徽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58、《游四方 闯天下——明清时期徽州人才产生的第二条道路》,《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来源: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官网、知网,有删改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