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则“2020年上半年云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数超过云南省患上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论。
#云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数超过新冠#话题一跃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根据上述流传的消息,健康时报记者找到了这两个数据:7月25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从2020年5月至7月20日,云南省已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中毒起数下降了33.90%,发病人数下降了35.64%,死亡人数减少了17人。并累计成功救治中毒患者2000余人。
而根据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截至2020年8月1日,云南省累计因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的病例为2例,这个数字远远低于2020年上半年菌类中毒死亡人数。
由此可见, 在云南吃野生菌中毒人数高于新冠死亡人数却是实情。一位云南网友表示“我妈淡定地告诉我几乎年年都有因误食有毒菌类而中毒死亡的,每年都这样,有时医院都睡满了。”
尤其是每年到夏季,都是云南野生菌中毒的高峰季节。夏季雨水充沛,加上云南地形地貌错综复杂的气候,各种野生菌们“疯狂肆意”地生长着,云南人把夏季称为“吃菌季”。
为了避免人们误食有毒菌类,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实施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多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强调野生菌中毒防控的严峻形势,并要求各地提升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发布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印制数十万份宣传资料、制作宣传片,发至省食物中毒防控成员单位和各州市、县、乡、村,并在人流密集广场和电视台循环播放;向全省4000多万手机用户发送野生菌中毒预警提示短信等,做到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识全人群覆盖等。
然而即使如此,每年还是会有因为误食了有毒菌类被送往医院急救的病例。曾有网友表示,有的菌吃了以后像“磕了药一样飘飘然,但明知有毒素还会忍不住要吃,哪怕一不小心毒素过量被送去医院急救。”
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郭丰表示, 目前针对蘑菇中毒的情况,没有特效药物能够进行治疗。因此,遇到此类患者,主要是进行洗胃、导泻等。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云南省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云南疾控”也发文提醒:
1.不要采集和食用不熟悉的菌类
2.不论是哪种菌类,都不要凉拌着吃,一定要炒透煮透;吃菌时不喝酒;
3.吃完菌后如有不适,如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治疗。
一图速览,
认清这些毒蘑菇
说到底, 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毒蘑菇中毒的关键。
但如果真碰上因吃了野生菌而导致中毒的状况,也无需太慌张,按照这两步走,可以减少毒菌对人体的伤害:
1.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压舌根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医: 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菌子样品,以备鉴定菌子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菌子的美味纵然让人欲罢不能,但品尝的大前提始终是安全。抱着侥幸心理去吃来路不明的菌类,无疑是对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希望大家对有毒菌有更加系统的认识,减少中毒状况的发生。
来源/健康时报(记者 李宁)@人民日报 云南网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
为了避免权属纠纷,特做如下说明:本站内容作品来自用户分享及互联网,仅供参考,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youxuanhao@qq.com 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